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提升带农增收能力,将其作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培育农业新动能的重要抓手,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品牌引领和园区带动,农业新动能不断壮大,农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连接机制,提升带农增收能力,将其作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培育农业新动能的重要抓手,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品牌引领和园区带动,农业新动能不断壮大,农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去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518.3亿元、增长4.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1.1%。其中农业增加值345亿元,占比66.6%,林业增加值7.63亿元,畜牧业增加值120.8亿元,渔业增加值24.7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36亿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45元,增长9.0%,高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成果丰硕,农业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济宁市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名优畜牧品种繁育基地,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1100万亩,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总产达到575.6万吨,产量占全省的1/9,肉类总产61.0万吨,占全省的1/9,淡水渔业产量33.1万吨,占全省的1/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建成407万亩蔬菜、130万亩大蒜、60万亩花生、50万亩辣椒、980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规模以上种子企业25家,建成小麦、大豆等良种繁育基地47万亩,其中嘉祥获“国家首批五大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全市共发展国家和省市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乡镇749个,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77处,“三品一标”认证数量537个、面积430万亩。
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026家,实现销售收入997亿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50家、市级535家。各县市区依托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建成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的农业产业集群,以兖州为例,该区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百盛生物、益海嘉里集团等粮油加工产业群,年加工转化小麦、玉米180万吨,是当地产量的4倍,百盛生物以玉米为原料,生产葡萄糖酸钠、乳酸及乳酸盐等,带动种植优质玉米120万亩,年销售收入27亿元;金乡县建成华光、宏昌等龙头企业大蒜加工产业群,出口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全国绿色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泗水县建成利丰等龙头企业甘薯加工产业群,品牌价值高达28.18亿;邹城常生源、友合食用菌加工产业群,年产鲜菇26万吨,产值21亿元,去年成功举办中国食用菌大会;鱼台县建成美晶、丰谷等龙头企业大米加工产业群,推广稻+小龙虾、稻鱼混养等模式,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基地27.06万亩;微山县建成以宏信、远华等龙头企业湖渔产品加工群,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三、农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济宁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002家,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村级服务站2000多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突破21.8亿元,带动67.4万农民就业。嘉祥县获批“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县”、“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天辰云农场推广测土测株配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减肥减药、增产增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智慧农业应用面积达18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市农作物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718个,农机总动力1118万千瓦,年作业面积突破5600万亩次;病虫害统防统治主体352家,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引导农业与旅游相融合,挖掘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功能,泗水、曲阜、微山等县市区先后获评全国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曲阜“国际慢城”、泗水“赏花会”、微山湖荷花节等深受市民喜爱,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四、突出抓好主体培育和试点带动。一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每年评定50家市级龙头企业、100家合作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社。大力开展农村双创活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大学生等回乡创办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全市共发展合作社14457、家庭农场2340家,自建或联合共建种植基地460万亩、参与农户110万户。二是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园。统筹政策、集聚要素,鼓励龙头企业入园进区,突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园辐射带动能力,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全国第三、山东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再次被列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制造、优良苗木和现代种业”五大主导产业优势凸显,11个园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金乡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评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0处,梁山华大田园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三是打造一批农业新六产示范点。济宁市两办印发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实施方案》,重点打造曲阜儒乡慢境农文旅综合体、阳光农业科技公司智慧农业、梁山华大基因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六产试点,突出融合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等。四是争创一批国家省市级项目。认真谋划研究上级政策,争取更多支持资金落地济宁。金乡、泗水、曲阜和邹城等先后荣获国家出口农产品、国家秸秆综合利用、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国字号”荣誉。
五、积极搭建农业产业化服务平台。一是搭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搭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集中连片、规模土地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52.8万亩、占比32.2%,兖州、曲阜、微山、汶上等占比超过40%。二是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平台。全力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好追溯平台作用,引导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质量追溯点。泗水、金乡分别荣获“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8%以上。三是建立农业品牌宣传平台。发布了济宁市农产品品牌标识“济宁礼飨”,重点推荐大蒜、辣椒、甘薯、大米、食用菌、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产品,每年举办任城牡丹节、鱼台龙虾节、金乡大蒜节等节庆活动。金乡大蒜”被评为“首批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菱花集团、利生面粉、汶上芦花鸡等22家先后列入省级知名农产品目录,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完善资金投入融资平台。发挥好财政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的投向农业农村,强化金融服务创新,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整合各级、各领域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资金保障。
下一步,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审议讲话精神,围绕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济宁市乡村产业振兴,重点抓好农业结构优化调整、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农业“新六产、绿色发展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加快济宁市乡村产业振兴。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49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