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少不了的划龙舟,而对于没有条件的,蒸上几个粽子,看着糯米上冒着的热气,也算是有了节日的氛围呢。那么,大家知道包粽子的叶子叫什么名字吗?

小伙伴们应该都会叫它粽叶,更聪明的可能会认识那是竹叶,这两个答案都是对的,但是更加准确的一点说,专门用来包粽子的叶子叫箬叶。箬叶是箬竹的叶片,野外的山坡上、水沟边都有很多,喏,下图就是箬竹的样子。
别看箬叶非常大,但是箬竹的枝干却很细长,与我们常见的慈竹、水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我们常见的竹子有利用价值的几乎都是枝干,加工成篾条,编制成各种竹制品,或者做成切菜板、筷子、碗等生活用品。但是我们对于箬竹的利用,几乎全在它的叶片上了。由于它天生长有巨大的叶片,由于有竹叶本身纤维紧密耐高温,所以它成了包食物的绝佳材料。粽子,便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不过,除了叶子可以包粽子,箬竹本身还具有药用价值,中医典籍记载,箬叶有止血、通便的功效,药用部位在它的根部。

很多人会把箬叶写成箸叶,这是不正确的。箬叶还有其他名字,如辽叶、棕箬、篛叶等。
在古诗文里,我们经常看到描写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场景,这其中的斗笠,最总要的原料就是箬叶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斗笠的身影很早便出现了。《诗经》中提到了“何蓑何笠”,便是最早把蓑衣和斗笠放在一起的。可见,从古至今,蓑衣和斗笠便一直是搭配在一起的,从不分离。就算如今有了更加便捷、轻便的雨衣,但在很多农村地区,老人们仍旧原意在雨天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杵一把拐杖,行走在湿滑的路上。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4016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