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首先生态农业,他是一个合理的生物链。比如简单的鱼——桑——鸡模式,必须有生产消费分解然后提供生产营养。
想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就必须保证所生产养殖加工出来的产品是生态,高质量的农产品,农药化肥的使用必须把控。杜绝有害物质渗透产品。健康绿色的产品是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保证。
第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市场决定产品是否具有价值,不然就投资亏本。在做农业的时候首先要调查当地的气候类型,哪些水果蔬菜,畜牧养殖合适,然后调查市场需求,如果当地土鸡销量供不应求,市场不饱和,这样的情况可以考虑种植果树,挖鱼塘种植牧草来营建一个生态化的养殖场。保证环境不污染,不破坏环境这样生产出来的果林鸡还是很收获欢迎的
2.池塘立体养殖
1、一立方米的鱼池一般能养10-15条鱼,具体数量取决于鱼的种类。
2、养鱼时,一般根据水面积来计算,因为池塘中的氧气一方面来自于水的表面溶氧,另一方面来自于水中的藻类,所以即使水再深,也没有足够的氧气,来保证鱼类存活。
3.池塘生态养殖模式
简单一点的概括就是基本上没有“生产垃圾”出现。
“桑基鱼塘型”在很多南方的农村很符合经济场长足发展和保证不污染环境。他的特点是:农民利用生物互生互养的原理,建立起田塘生态系统。他们挖塘养鱼,在塘基面上种桑,利用桑叶养蚕,再用蚕沙喂鱼,含有鱼屎的塘泥作肥料还塘基,形成一个闭合的生态链环,称为"桑基鱼塘型"。在这个食物链中,桑树是生产者,蚕是一级消费者,鱼是二级消费者,鱼塘中的微生物则是分解者,物质在其中周而复始地循环,生生不息,废物得到全面的利用。这种生产模式,就其特点来说,是符合生态农业精神的。
4.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鱼塘如何发展才能利用益最大化,就是根据各类鱼的食性多层立体养植!
5.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利用水面浮板种植水稻,具有“一水两用、渔稻共生”的显著效果。作为该模式探索创新的带头人,张继业介绍,自己和同事创建的眉山水产科技示范园,依托东坡区作为全省渔业生产重点县和水产产业化示范县的品牌,在去年投入巨资新建成4300平方米的工厂化鱼苗培育生产线,由此创造了高密度循环水养鱼的最高纪录,极大改善了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质量。
试种成功
在高低位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基地,通过高位池养鱼,低位池净水方式,将高位池底部暗管排到固液分离池的尾水中所含鱼的残饵、粪便等物质进行分离净化,促使其进入收集池,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挑去浇灌蔬菜和果树的效果好着哩。”采访当天,该园工作人员吴发辉边在池子旁舀着水肥边告诉笔者。
与此同时,在经过一级净化后的低位池塘约1亩的水面上,按照每亩池塘种水稻10%左右的比例,共投放1.2米长、0.6米宽,面积0.72平方米的单个浮板337个。张继业说,在每个浮板上均匀地分布有14个洞孔。栽秧时将底部有若干个小孔的塑料花盆内装上适量泥土(对秧苗起到稳固的作用),并把秧苗栽进每个塑料花盆里,分别嵌入14个洞孔的浮板当中,再将浮板置放于生态池塘水面。这样,便形成了鱼肥水、稻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
“在整个水稻生产过程中不施用任何肥料和农药,水稻抗倒性和抗病性都较强,苗期管理也不费力。”张继业介绍,浮板水稻9月中旬以后成熟,收割时间相应比正常水稻推迟20天左右,水稻籽粒饱满,品质极高,收打结果显示,该生态池投放的337个浮板共242.64平方米的种植面积,收获干稻谷252公斤,折合亩产669公斤。
同样在相邻的另一处陆基集装箱(共15个集装箱,每个有效养殖水体约20立方米)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基地,从集装箱养鱼排出的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池和微滤机对残饵和鱼粪的净化处理,在面积约1.2亩的一级生态池水面,投放140个种上水稻的浮板,面积100.8平方米,共收获干稻谷109公斤,折合亩产392.5公斤。
这样,两处试验基地共477个浮板,面积343.44平方米,总产稻谷361公斤,样品经送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都)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绿色食品标准。
6.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有哪些
在池子底下铺一层10公分左右的淤泥,种一些莲藕,弄一些浮萍,水草.放养一些泥鳅,再弄些小鱼就可以啦
室内的话主要是添加水草和光照
保持整个系统有植物正常生长,这样基本上水都是清澈的,注意是水草之类的,不要弄水藻
7.水产养殖池塘
水产养殖的水体中有效磷低于0.05mg/ml,鱼产量不高;有效磷含量在0.05~0.1mg/ml,鱼产量得到提高;而有效磷含量在0.1~0.2mg/ml,可以获得高产;但是有效磷含量超过0.2mg/ml,则产量下降。
一般鱼塘水体中,有效磷含量仅占总磷的16%左右。所以,经常说的“缺磷”,并不是指“总磷”的缺乏,而是“有效磷”缺乏。
8.淡水池塘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是一种经济活动,其中将淡水体用作空间,使用饲料,肥料或水中的天然诱饵,并采取各种措施饲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并最终获得鱼或其他水产品。
淡水养殖具有投资少,饲料转化率高,产量高,利润大,价格相对稳定,养殖品种选择多,适合当地条件,使用低洼,低产池塘或转化为高标准、高规格的集约化鱼塘。
由于种类和生长期的不同,鱼类对营养素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不同。用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必需的自由活动的饲料中的一部分营养素被称为维持营养需求,而用于满足人体组织生长或后代繁殖的那一部分被称为产生营养需求。维持营养的需要与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性别,水温和运动习惯有关。
湖北水产公司
一般而言,在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单位体重的维持营养需求要高于发育后期。生长期鱼每单位体重的维持营养要求高于成熟鱼。一般的公鱼在体内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代谢强度。维持养分所需的量高于雌鱼;在较佳生长水温条件下,鱼类维持的养分消耗较少,用于养分的养分所占比例较大,因此生长快,摄食效果好。鱼的活动量越大,体内的代谢率就会提高,因此流水中鱼类的维持消耗量要高于静态水中的维持量。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为了使鱼类正常生长并快速达到销售体重,有必要在确保其维持营养需求的基础上为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需求。当饲料中的营养不能满足鱼的营养需求时,不仅会影响鱼的生长速度,而且会影响各种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不足。
9.池塘养殖生态工程

前面说错了,没有整体性原理,一共有四个: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0.池塘生态养鱼技术
1现代水库养鱼新技术
1.1混合养殖
鲢鱼主要在水域的上层活动,鳙鱼主要在水域的中上层,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而青鱼是生活在水域的底层,“四大家鱼”生活的领域并不互相侵犯,把“四大家鱼”放一起混合养殖,一方面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不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增加了“四大家鱼”的产量;另一方面丰富了鱼户的产品结构,降低了生产带来的风险。
1.2轮放养殖
轮放养殖是轮流放养的一种养鱼技术,也就是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比一般的养殖模式收益更高,效果更明显。轮放养殖“四大家鱼”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投放,依照捕大不捕小的原则进行捕捞,五月份时可以进行捕捞二龄草鱼,6~9月份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捕捞两次,12月份进行清塘。轮放养殖最大程度利用了水体的容纳量,多次捕捞给养殖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3生态养殖
1.3.1投放饲料的品质
成鱼的品质跟投放饲料的品质息息相关,饲料的安全应严格遵守一些规定,同时还要投放一些“四大家鱼”可食用的饼粕、青草以及颗粒饲料等等,必须严把饲料质量关,并按照鱼类需要八分饱的量进行投喂。有时还需投放“四大家鱼”的专用料给它们补充营养,加快生长。
1.3.2合理并及时施肥
养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施肥,这里所施的肥主要是培育一些浮游生物,可以给“四大家鱼”提供重要的天然饵料,让“四大家鱼”更加茁壮成长。肥料可以分为有机肥、无机肥以及微生态菌肥,水库塘坝除了施足基肥,还应合理并及时追肥,追肥应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不仅要看季节天气,还要看水色,所以施好肥也是“四大家鱼”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鲢、鳙鱼对施好肥这关是必不可少。
1.3.3水库坝塘的水质
水质的好坏影响鱼的品质,所以对水库坝塘的水质管理极其重要。首先,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水中的生物增氧,适时加注新水;其次,科学的使用增氧机,开机的原则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然后,改良水库塘坝的水质,用生石灰泼洒进行消毒;最后,把握水的透明度。
1.3.4鱼病的防治
养殖者应密切关注“四大家鱼”的情况,及时捞出死鱼,为其他鱼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定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清理,一旦发现有鱼患病,应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控制。
2水体污染问题
2.1现状
全镇29个村委会(社区)实现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多数水体承担着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但是由于自然降水与农业生产大量用水时二者不一致,山区无骨干水利工程,导致农业生产严重缺水。再加上养殖业中肥料过度使用等问题带来的水体污染,所以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水体污染问题。
2.2解决措施
2.2.1分污引水
改变污水的途径,让污水排到农田里当灌溉水,既不会继续对水库造成污染,又不会造成浪费现象,污水中含有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要注意避免污水对分流区域造成污染,形成新的污染区。
2.2.2严禁使用违禁鱼药
养鱼必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染病时养殖者会使用鱼药,但使用过量时会存在鱼药残留的问题,给水体造成污染,所以孔雀绿石、抗生素药物之类的鱼药禁止使用,养殖者可以使用生态的、低残留的鱼药,避免一些违禁的鱼药给水体带来危害。同时有关部门应对成鱼进行定期检查,查看鱼药的残留情况,减少养殖者知法犯法的情况。
2.2.3加强污染防治工作
政府应强化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治工作,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作用,对于严重污染水体的工厂进行关闭。政府应加强管理,重点治理出现水体污染的水库,对没出现水体污染的水库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小各个方面带来的污染隐患。
2.2.4加强上游的水质监测
水库除了自身的水体污染外,还可能是上游的水受到了污染,可以在上游设置一个水质监测站,实时监控水质的情况,能及时掌握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科学水质管理。
2.2.5对工农业废水进行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农业排放的废水越来越多,废水中氮磷的含量是污染水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控制工农业废水是很有必要的,国家提倡节能减排,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可以减少工农业废水的排放,有效遏制水体污染的状况。
2.2.6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
过度施肥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流失,这些营养物质残留在水库中,导致水体污染,同时在水库上游及周边地区,农业也要合理施肥,合理控制氮磷的化肥使用量,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保护水体。还可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来控制施肥的用量,鼓励农民利用污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营养物质流失,给水体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南华县龙川镇辖区内建设有小(一)型水库五座,小(二)型26座以及小坝塘714座,加上自然因素的优势,这里适合养殖“四大家鱼”,本文前面简单的介绍三种养殖方法,科学实行生态养殖。养殖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水体污染,当然,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的后半部分简单的论述如何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希望向减少养殖水体污染,增加生态环保方向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95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