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的功效有哪些?(2)

时间:2024-03-27 08:56:20
简介: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止血和活血作用:实验证明,口服或外用大黄,人和实验动物出血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未用药者,其止血有效成分可能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近年发现服用大黄的病人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均下降,渗透压高者降至正常,出现类似输液的血液稀释作用。抗肿瘤作用:大黄素及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率分别为73%和76%。大黄素对酪氨酸酶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能是大黄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之一。大黄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分裂及细胞dna的生物合成均有抑制作用。抗衰老作用:通过比较6种不同大黄含蒽醌类、苯丁酮苷类及鞣酸类化合物的抗超氧阴离子的活性,表明不同品种的大黄都可通过抑制超氧阴离子而起到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大黄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用于泻下不宜久煎,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

抗菌作用:实验证明大黄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鼠疫杆菌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抗菌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中结构为1.9-二羟基蒽醌者。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大黄有抗真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寄生虫作用。

止血和活血作用:实验证明,口服或外用大黄,人和实验动物出血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未用药者,其止血有效成分可能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兴奋胃肠道的局部血管,同时也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使凝血时问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有助于止血。近年发现服用大黄的病人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均下降,渗透压高者降至正常,出现类似输液的血液稀释作用。

抗肿瘤作用:大黄素及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率分别为73%和76%。大黄素对酪氨酸酶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能是大黄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之一。大黄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分裂及细胞dna的生物合成均有抑制作用。

抗衰老作用:通过比较6种不同大黄含蒽醌类、苯丁酮苷类及鞣酸类化合物的抗超氧阴离子的活性,表明不同品种的大黄都可通过抑制超氧阴离子而起到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性味功效】

大黄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疗疮、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等症。酒大黄善清中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

3-15克,煎汤。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用于泻下不宜久煎,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外用适量,研末调患处。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909578.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和用户投稿,本站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误,可联系本站删除修改。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