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薄壳山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甘肃省林业科技项目“核桃高接技术集成研究”(2015kj028);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核桃种质创新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18zd2na006-5);甘肃省陇南市重点人才项目“核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市委组〔2019〕101号)。
张文瑜等
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商品名为“碧根果”,是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集优质干果、木本油料、园林绿化和高档木材于一体的极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型树种。中国对碧根果的需求约占全球总量的18%,而国内供应量仅占0.2%,我国的碧根果市场长期依赖于从美国进口。
薄壳山核桃适宜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栽培,当前在安徽、云南、江苏、浙江等14个省市有栽培。其坚果壳薄且光滑美观,果仁营养丰富,粗脂肪含量7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3%左右,果仁色美味香,无涩味,可鲜食、炒制、榨油,备受消费者喜爱。其树体生长快、结果早,嫁接苗定植3年即可挂果,6~8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坚果150kg以上,市场价70元/kg以上,亩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现借鉴国内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总结出其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1栽植建园
1.1园地选择
1)气候条件。适生区年均温11~21℃,极端最低温-20℃,最热月均温21~26℃,最冷月均温-10~-8℃;年均日照时数1400~2700小时;年降水量600~2000mm;无霜期180~280天。
2)海拔。低山丘陵、平原台地600m以下,云贵高原山地1700m以下。
3)土壤条件。坡度小于20°,土层厚度100cm以上,以土质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且湿润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质地过于黏重的酸性土壤,深层岩石性土壤,质地过粗的土壤,以及贫瘠、土层浅薄、保水性差的土壤均不宜种植。在酸性至微碱性(ph值5~7.8)土壤中生长良好。较耐水湿,短时性水涝地可种植。
4)灌溉条件。要求良好的灌溉条件。6—7月果实膨大期和8—9月坚果灌浆期要保证水分供应。
1.2整地坡度小于15°的园地全垦整地;15°~20°的缓坡地沿等高线带状整地,带宽2~3m,带间留生草带;垦复深度0.3m以上。按株行距大穴整地。定植穴长、宽、深均1m以上;挖定植穴时分开堆放挖出的表土与心土,每穴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25kg或商品有机肥5kg以上、钙镁磷肥1kg。将表土和肥料充分混匀后回填,再将心土回填其上,直至高出地面15~20cm。要在苗木栽植前1个月完成整地,以利穴土充分沉实。
1.3品种配置选择1~2个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经国家、地方审(认)定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目前国内推广的主要有波尼(pawnee)、马汉(mahan)、威斯顿(western)、肖肖尼(shoshoni)、威奇塔(wichita)等品种。
薄壳山核桃为雌雄同株异花树种,风媒花,同一品种雌雄花期通常不遇,并且花期常遭阴雨、低温等不良天气影响,致使授粉和坐果不良。因此,栽植时须配置授粉树,按5︰1的比例均匀混栽2~3个授粉品种。授粉品种应选择雄花与主栽品种雌花花期相遇、花粉量大、花粉发芽力强且本身具有良好结果能力的品种。栽培实践表明,马汉、威斯顿与波尼可互为授粉品种。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间栽植距离应在150~300m范围内,隔行栽植为宜。
1.4栽植密度薄壳山核桃常作为高大落叶乔木果树栽培,一般栽植株行距8m×8m或10m×11m,每亩10株或6株。为提高前期产量,生产中多采用园艺化矮化密植栽培,按株行距4~5m×6~10m定植,每亩14~28株,10年后隔行(或株)移栽或间伐,按8~10m×10~12m永久定植,每亩7~14株。
1.5栽植时期薄壳山核桃苗木落叶后至萌芽前(当年12月至翌年3月中旬)均可栽植,以早春栽植为宜。定植要做到苗正、根舒、土层压实,深浅适当。容器苗可以延长到发芽后栽植,但不宜在夏季高温期和土壤封冻期栽植。
1.6栽植裸根苗定植前要修剪根系并蘸泥浆处理,剪除病残根,剪短过长根。泥浆由黄土、药水(0.1%高锰酸钾、0.6%磷酸二氢钾、0.3%锌肥、50mg/kg生根粉)和清水搅拌均匀配制而成。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法,栽植深度与苗木根颈原土印相同或略深(高出原土印3cm)。扶正苗干,舒展根系,随填土随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同时,校正苗木栽植位置,使株行整齐,苗干垂直。
栽后打出树盘,充分灌水,待水下渗后用土封严实,树盘覆盖黑色地膜,以利保墒增温和防除杂草,促进成活。
无灌溉条件的地方栽植时可用保水剂进行抗旱栽培,每株苗木在根系周围土壤中撒施暄土蓄肥保水剂(北京汉力淼新技术公司生产的xl1型)吸足水的凝胶(折合干品30g)。容器苗定植时要先去除容器袋,若主根弯曲和缠绕,可拉伸或剪除,以利萌发新根。
苗木定植后及时定干,定干高度1.5~1.8m。如栽植实生苗,应在定植后第2年嫁接。
2合理间作
薄壳山核桃园结果前树冠较小,株、行间空地多,为提高园地利用率,可间作套种一些作物,以耕代抚,既可增加果园前期经济效益,又可改良土壤。间作物以低秆类(高度1m以下)的矮冠、无攀缘性、浅根性、与薄壳山核桃树无共同病虫害的间作物,如大豆、马铃薯、红薯、瓜类、草莓、花生、油菜、魔芋、天麻、白芨、茶叶、油用牡丹、绿肥等经济作物。也可在行间套种园林绿化苗木,如红叶石楠、桂花、山茶等。间作套种的作物应距树干基部1~1.5m,为薄壳山核桃树土肥水管理留足营养带。
3整形修剪
薄壳山核桃顶端优势明显,树体高大,结果期长,主要采用主干疏层形,产量高、寿命长,定植后5~6年即可完成整形。该树形主干高1.2~1.5m,树高6.5~7m,1个主干,3层共7~8个主枝,其中第1层有主枝3~4个,第2层2~3个,第3层1~2个。第1、2层主枝层间距1.5~1.8m,第2层与第3层主枝层间距1~1.2m。每个主枝配备2~3个侧枝,结果枝组均匀分布于主枝两侧。该树形能快速形成大量结果短枝,实现早实丰产,并且结构简单,通风透光好,便于机械化作业,田间管理方便。树体整形修剪技术要点如下:
1)中心干培养。定干发枝后,选留1个顶端直立健壮枝作中心干培养,通过拉大枝条角度控制竞争枝,确保中心干强壮生长。
2)主枝培养。栽植第3年,对距地面1.5m以上枝条进行主枝选留,留3条均匀错列的枝条作为第1层主枝,其水平夹角约为120°,且枝条大小、长势均衡;开张角度60°~70°。
3)结果枝培养。主枝确定后,一般每年在主枝上培养2~3个副主枝,副主枝距主枝基部40~50cm,与主枝夹角60°左右;每个副主枝上培养3~5个侧枝,侧枝间距30~40cm;侧枝上培养结果母枝和结果枝。
4)辅养枝培养。视树体通透情况适度在主枝、副主枝及侧枝上留养1~2个辅养枝,等其结果后疏除或更新培养成结果枝组。

对结果树的修剪主要是充分合理利用空间,防止结果部位外移,注重结果枝组培养与更新,可采用拉枝、刻芽、摘心、撑枝、刻伤、环剥等技术措施。
成龄树主要在冬季疏除干枯枝、细弱枝、重叠枝、交叉枝和病虫枝等。
若树体生长强旺,可用多效唑进行化学调控。一般春季或秋季在树冠下土壤中埋施多效唑,每株2~4g;也可在6—7月叶面喷施1000~1500mg/kg多效唑。
对徒长树可每隔20~30天喷施1000mg/kg多效唑2次。这样可抑制新梢旺长,促进花芽形成,提高下一年的坚果产量和单果质量。
4土肥水管理
4.1土壤及水分管理每年秋季结合施基肥扩穴深翻,于栽植穴外挖环状沟或平行沟,沟宽30~40cm,深30cm,回填时将肥料与表土混合后填入底层,底土填在上层,逐步扩穴并提高土壤肥力。
幼龄园每年锄草3~5次,中耕1次;盛果园每年除草1~2次,中耕1次。中耕深度以20~25cm为宜。
为防除杂草、蓄水保墒,无灌溉条件的园,可用黑色地膜或园艺地布在树干两侧营养带覆盖。
薄壳山核桃园灌溉以幼树期少量多次,盛果期多量少次为原则。春季定植的幼树在栽植后及叶片出现轻度萎蔫时及时灌溉补水。成龄结果树根据生长特点,在开花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硬核期和花芽分化期、采收后、封冻前,视干旱情况灌水。若长期干旱少雨,及时灌溉补水,以满足新梢生长、果实发育和树体安全越冬对水分的需求。根据园地实际,可采用漫灌、滴灌、喷灌等方法。灌溉后水分渗透深度应在30cm以上。
4.2施肥管理每年施3次肥,分别在春季萌芽前后(3月中旬至4月中旬)、果实发育膨大期(7月上中旬)及果实采收后(11月中下旬)。
施用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优先选用薄壳山核桃专用肥。若无专用肥,可选用n、p2o5、k2o比例15︰15︰15的复合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并适时配施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肥。一般采用沟施、穴施、叶面喷施法。
结合园地土壤肥力状况与营养诊断结果确定施肥量,一般在春季萌芽前亩施复合肥20~33kg,秋季采果后亩施腐熟农家肥1~2.5t、复合肥20kg。5—8月生长期叶面喷施3~5次含锌微肥。
5花果期管理
5.1辅助授粉薄壳山核桃雌、雄花期多不一致,未配置授粉品种的核桃园需辅助授粉,辅助授粉可提高坐果率30%左右。
在薄壳山核桃雄花序基部少量花药开裂散粉时,采集雄花序摊放在背阴干燥处的玻璃纸或报纸上,雄花序摊放厚度不宜过高,一般5~10cm为宜;晴天1~2天,雄花序能自行开花散粉;阴雨天可用电灯泡(40~60w)加温,温度不超过25℃,2~4小时后即能散出花粉。收集花粉装入干燥玻璃瓶内,放于0~5℃冰箱冷藏室短期冷藏。于雌花可授期(柱头呈倒“八”字形张开),在上午9:00—10:00或下午3:00—4:00开展辅助授粉,采用人工抖粉或无人机喷撒方式,连喷2~3次。
5.2保花保果在薄壳山核桃雌花盛花期,喷0.3%尿素+0.3%硼砂+0.3%磷酸二氢钾,可提高坐果率17%~46%。对结果少、生长强旺的徒长树,为抑制营养生长,可在秋施基肥挖断一些生长旺盛的主侧根,剪平伤口,促其早愈合。也可在开花前,于树干1~1.5m处,用刀螺旋状斜割几刀,深达木质部。对于拟在2~4年内疏除的大侧枝及辅养技,可在其基部分枝处以上,用利刀环割1~1.5cm宽的一圈皮,再将其上下倒置贴回原处,用塑料薄膜包严,上下绑紧,促进枝条形成混合芽开花结果。
6病虫防治
薄壳山核桃常见病虫害有黑斑病、干腐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疮痂病、警根瘤蚜、山核桃蚜虫、中国绿刺蛾、咖啡木蠹蛾、云斑天牛、星天牛、桑天牛、樟蚕等病虫害。
5月中旬至6月中旬,每隔7~10天喷1次,喷2~3次喹啉铜、戊唑醇、咪鲜胺或其复配剂800~1000倍液,防治黑斑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
干腐病可在冬季落叶后或春季展叶前清除病枝集中烧毁。5月份孢子释放期或发病初期,用利刀在发病部位竖划几道(深达木质部),然后对病部喷80%的402抗菌剂或80%乙蒜素200倍液,病害严重的核桃园每隔5天1次,连喷3次。
在中国绿刺蛾、铜绿异丽金龟、警根瘤蚜、山核桃蚜虫等危害初期,喷施5%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蚜虱净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对天牛、咖啡木蠹蛾等蛀干害虫,在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杀,并对树干和大枝每隔12~15天连喷2次绿色威雷或噻虫啉微胶囊剂500~8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500~8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500倍液;在幼虫危害期,用铁丝掏出蛀孔内虫粪,用兽用注射器或小型喷雾器向蛀孔内注入80%敌敌畏乳油50倍液,或采用浸药棉塞蛀孔后并用黏泥封堵,熏杀幼虫。
7果实采收处理
7.1采收期薄壳山核桃相对普通核桃成熟期较晚,一般在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旬成熟。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果皮(总苞)颜色由青变黄,果皮自然开裂率达30%时。
7.2采收方法薄壳山核桃果实采收方法分人工敲打法和机械摇干振动法两种。人工敲打法适宜交通不便的园地和成熟时果皮自然开裂率低的品种;机械摇干振动法适宜平地或平坦缓坡地,且成熟时自然裂果率高的品种。采收前应清除园地杂草,以方便收集果实。人工用竹杆或木杆敲打采收时,注意不要打伤顶部短枝和芽体,以免影响下一年产量。
7.3果实处理采收后的果实应堆放在室外或室内通风处,堆高20~30cm为宜,堆放4~5天待多数果皮均能自然开裂散出坚果时,即可人工捡拾。晾晒后仍未自然开裂的果实,可通过手工剥皮方式取出坚果,并单独存放处理。脱皮的坚果用水清洗后及时晾晒或烘干至含水量10%左右。
7.4包装贮存干制后的薄壳山核桃坚果采用专用纸箱或木箱包装,包装物应坚固耐用,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并采取防潮措施。每一包装只能装同一品种、同一等级的坚果或果仁,不得混杂。每个包装独立贴挂标签,标明品名、产品等级与生产日期。产品应贮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场所,大量产品须用冷库低温(1~3℃)冷藏。产品切勿与有毒、有异味、有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坚果和果仁入库后须在库房中采取防虫蛀、防霉、防出油、防鼠害等措施。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49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