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绿色经济转型之变

时间:2023-09-26 12:55:49
简介:目前,通过该机制已提起相关民事公益诉讼8起、行政诉讼20起。这些诉讼共督促恢复治理耕地、林地、水源地834.6亩,清理河道38.2公里,督促停业整顿8家污染企业。只有进一步强化保护是第一政绩的理念,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守住底色。为加大环保排查和整改力度,该市在明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销号清单基础上,采取专项督查与明察暗访等方式,实行挂账督办和专案督办。今年以来,该市针对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不力、不认真履职尽责等问题进行约谈23人次,问责5人。2016年,该厂因工艺落后、设施老化,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而被列入重点整改企业。在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中,普洱市均获一等奖。这是近年来普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市地表水控制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功能达标率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水平为清洁。近年来,普洱市为抓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水源涵养重点区、湿地恢复等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15万人的生态移民。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自然保护区14个,划定列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1%,居全省首位。

2016年1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墨西哥召开,普洱市景东县作为唯一受邀的“teeb示范县”代表,出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的“中国teeb行动与地方实践”边会,并就该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项目(teeb)”实施情况及该县近年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创新机制构建平台

2016年12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墨西哥召开,普洱市景东县作为唯一受邀的“teeb示范县”代表,出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的“中国teeb行动与地方实践”边会,并就该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项目(teeb)”实施情况及该县近年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今年,普洱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10县(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

此举不仅为普洱市探索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及绿色考评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也标志着该市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正轨。

“在teeb示范县项目实施中,我们探索建立了自然资源资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健全了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创新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景东县环境保护局局长谢添翔说。

为更加高效地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普洱市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统领,全力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和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

在绿色发展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该市创建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的“推进试验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推进机制,行业自律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绿色新政考核机制和绿色检察机制等;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了“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运行机制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对节能减排、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实行“一票否决”;率先在全国实施绿色经济考核评价工作,完成了绿色gdp、绿色工业增加值、绿色产业信贷等指标核算,从而让绿色政绩成为考核的重点,充分发挥指挥棒、红绿灯和总开关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法治手段实践“绿色检察”,为绿色发展建起多维立体的法治屏障。目前,通过该机制已提起相关民事公益诉讼8起、行政诉讼20起。这些诉讼共督促恢复治理耕地、林地、水源地834.6亩,清理河道38.2公里,督促停业整顿8家污染企业。

在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构建方面,该市下大力气抓好事关试验示范区建设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通过强化政策支撑,共争取到17条国家级支持政策和27条省级支持政策;“十三五”期间,试验示范区计划共实施总投资3639.8亿元的707个相关项目;强化平台支撑,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市通过验收,同时,还被确定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地区和全国首批产城整合示范城市;强化金融支撑,成功发行了全国首支总规模50亿元的绿色经济发展基金,与8家省级金融机构签约255.5亿元助力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一批绿色企业挂牌上市,目前已有5家绿色龙头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强化文化支撑,通过开展系列识途论坛、大赛和办培训班等方式,积极普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和知识,为绿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未雨绸缪守住底色

得天独厚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是普洱市最好的名片和最靓的招牌。

只有进一步强化保护是第一政绩的理念,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守住底色。为此,普洱市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为加大环保排查和整改力度,该市在明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销号清单基础上,采取专项督查与明察暗访等方式,实行挂账督办和专案督办。今年以来,该市针对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不力、不认真履职尽责等问题进行约谈23人次,问责5人。按时间要求完成整改工作,群众关心关注的环保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62件次,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走进新建的普洱金盛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工艺设备,很难让人把这个工厂与医疗废物处置联系起来。2016年,该厂因工艺落后、设施老化,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而被列入重点整改企业。此后,该厂重新选址新建了厂房配套设施,并投资1312万元新建了一套高温蒸汽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系统,收集处理普洱市医疗机构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整改后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现了零排放,有效地消除了医疗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

“十二五”以来,普洱市共完成167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建成11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10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从2010年的33.2%提高到2016年的90.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7.2%提高到97.12%。全市gdp能耗累计下降12.3%,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46.8%和54.9%。在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中,普洱市均获一等奖。

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2013年以来,该市通过开展建制镇“一水两污”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污水收集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的覆盖率;通过抓乡村宜居乡村示范,打造了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活美的美丽示范村;实施测土配方面积423.91万亩,实施秸秆还田面积665.16万亩,直接还田率43%,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环境;实行人畜分离养殖总数12.4万户,使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

走进山清水秀的宁洱同心镇那柯里村,大小村道干净整洁、雨污分流管道遍布各家各户。生活污水经氧化塘净化降解后清澈见底,与流入的山涧溪流几无区别。这是近年来普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扎实有效的农村防污治污工作,使普洱市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5-2017年间,普洱主城区空气环境优良率分别达到96.2%、99.7%和97.3%。全市地表水控制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功能达标率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水平为清洁。

在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试验示范方面,该市通过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划定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严格生态环境监管,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近年来,普洱市为抓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水源涵养重点区、湿地恢复等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15万人的生态移民。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自然保护区14个,划定列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1%,居全省首位。全市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与第三次调查相比,10年间森林面积由276.75万公顷增加到304.87万公顷,以10.16%的增长率高居全省第一位。

生产转型百舸争流

“真是没想到,边疆民族地区竟然率先搞出这样绿色环保的高端生产工艺来。”近年来,为茶叶传统烘干技术带来一场革命的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在茶叶界引起不小轰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是普洱市云南茶祖茶业有限公司携手北京国能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将太阳能技术运用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与传统的火能制茶工艺相比,不仅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成本,而且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更加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坚持循环、低碳和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只有大力推进对存量经济的绿色化改造转型的同时,积极构建增量绿色经济,才可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普洱是一个农业大市,传统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改造,对全市发展绿色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花园和生态咖啡园改造,持续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实施耕地测土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化;推广上面种核桃、坚果,中间种茶叶、咖啡,下面种白芨、黄精、食用菌的立体生态种植模式。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普洱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已发展到30.4%,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65张,292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普洱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位列第一。普洱茶和普洱咖啡,还被选为中欧地理标志互换产品。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极富竞争力的企业。“我们公司的茶叶,因为通过了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有机认证,9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我们今年给茶农的鲜叶收购价是每公斤25元,比普通茶叶高出一倍以上。”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谈起发展有机茶叶种植的心得时说,“我们这12000多亩的种植基地虽然地处普洱市郊,但空气、水源、土壤和生态环境全部符合有机认证的相关条件。靠种植有机茶脱贫致富的广大农民越来越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在工业经济领域,该市以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为抓手,大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工业节能降耗,加大清洁能源应用、余热余压发电等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淘汰110万吨水泥落后产能,林产“三剩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资源产出率达到53.3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84.6%。

在推进绿色生活方面,该市深入开展绿色生活方式“十进入”活动,通过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活动,使生态文明知识谈及率达到78%,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80%。同时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城镇创建,目前已有4个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成功创建32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908个市级生态村。其中,思茅区还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绿色崛起动力强劲

在对全市存量经济进行“绿色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普洱大力构建绿色化的增量经济,在建设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努力走出一条追赶跨越和绿色崛起之路。

为更加突出和强化科技创新对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该市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绿发会、首都经贸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29名院士为政府顾问,设立咖啡、生物药、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普洱茶、林产业、白芨产业3个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药用食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并建立了7个院士工作站和4个专家工作站。

在强有力的科技创新驱动下,近年来,普洱市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势头迅猛,20个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创新型企业和7个创新试点企业破壳涌现和快速发展壮大,为该市绿色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公司从事现代生物普洱茶的科技研发、生物普洱茶和即饮普洱茶饮料等系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销售,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普洱淞茂制药公司是国内第一家采用超微破壁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粒度在线监测的企业,为中药的现代化炮制与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绿色服务业试验示范,还在该市催生了新经济新业态,如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和京东普洱馆、苏宁易中华特色宁洱馆等一批交易平台,在云南省率先建成市县两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十二五”期间,普洱市gdp年均增速达12.3%,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和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gdp和人均gdp实现了翻番;2016年,普洱全市绿色gdp占传统gdp比重达92%,绿色人均gdp达2.02万元,绿色产业信贷余额比重达87.5%。

在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有力带动下,普洱全市经济社会呈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实现了“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目标。森林覆盖率增加到68.83%,人均森林面积是全省的3.4倍和全国的8.1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度价值达2850亿元,位居云南省第一;监测河流的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2.5%,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人均碳排放量降至4.29吨标煤,远低于全省全国水平,接近欧盟等发达国家水平。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占比达97.3%,成为全省及至全国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空气洁净度最好的地区之一。

普洱市通过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建设探索,短短几年间,初步实现了绿色转型和呈现出绿色崛起态势,成功迈入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性互动快车道。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499452.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和用户投稿,本站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误,可联系本站删除修改。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