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天气乍暖还寒,而农民马热苏和妻子却冒着雨雪,下地播种玉米。他说:“我家的‘一户一策’脱贫措施就是种田、养羊。多种好一份田,不但能解决合作社发放的10只基础母羊的饲料,剩余的还可以交给合作社,能多得一份分红……”

马热苏是东乡县汪集镇包家村李家沟社的农民,也是李家沟畜牧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去年,他将5亩地收获的玉米、玉米秸秆及在养殖场打工的收入作为股份加入了合作社,当年分红4万多元,实现了脱贫目标。今年,他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更高了。
像马热苏这样的群众在包家村就有114户,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就有78户。据汪集镇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村谋划制定建档立卡户‘一户一策’时,干部群众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加入合作社,种好庄稼作饲料,养好牛、羊增收入。”
记者走进包家村时,只见层层梯田铺上了银白色的地膜,洁白的梨花、红艳艳的杏花、泛绿的杨柳与飞舞的雪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乡春景图。在这幅图画中,最打动人的就是在田地里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在公路上,记者一行碰到了运送饲料的村民李有素夫。“我是贫困户,去年靠精准扶贫贷款买了10只母羊,合作社又给我发放了10只母羊,现在母羊都下了小羊羔,饲料用量很大,我在集镇上买了些。”交谈中,李有素夫的脸上始终挂满笑容。
村支部书记马一不拉介绍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由于玉米和秸秆都能成为入股合作社的股份,所以村民们总想多种,以前的荒地都已种上了玉米。
在李家沟畜牧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大山脚下修建起了6座羊棚、4座牛棚。合作社副总经理李者么带领记者走进这些大棚,这里有存栏1000多只羊羔的棚,有存栏近1000只育肥羊的棚,有存栏近1000只“东乡贡羊”的棚,其他棚里还有上千只基础母羊。由于前不久育肥的200多头牛都出售了,村民们正在整修牛棚,准备购进400多头优质牛。

虽然天气寒冷,合作社里却是一片火热的劳动场面。工人们正在养殖场修建屠宰加工、分割包装、冷藏营销车间。合作社负责人冼德成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存栏了4000多只羊,还有1000多只羊分散养殖在100多户社员家中,合作社采取集中养殖和分散养殖的办法、集中收购和销售的措施,使养殖效益非常好。”
据介绍,由于去年市场行情好,114户群众户均分红6万元,许多建档立卡户实现了脱贫目标,今年群众养羊养牛的积极性很高。对此,汪集镇主要负责人说:“当初我们认为,精准脱贫首先要制定好‘一户一策’,把‘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必须以合作社作为支撑,而合作社的发展必须靠龙头企业带动……”基于这个认识,2015年组建起了合作社,镇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近千万元资金,改善了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帮助制定了合作社章程,积极动员群众加入合作社,为合作社的建成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合作社在继续巩固原有的上海、兰州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成立了“东乡贡羊”网络销售电商平台,形成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合作社的高效运行,让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想加入到这个合作社中来。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49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