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云鲫养殖技术(湘云鲫亩产多少)

时间:2023-10-05 13:27:03
简介:当初人工培育杂交鲫鱼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养殖效率,在减少死亡损耗的同时提高产量。杂食性,摄食力强,养殖成本低湘云鲫、湘云鲤为杂食性鱼类,湘云鲫兼有滤食浮游生物的特点,比其他鲤、鲫鱼品种饵料利用率高,同时由于无生殖腺的发育,因此所摄取的营养全部用于生长。成活率高,抗病力强湘云鲤夏花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冬片鱼种成活率可达98%以上。试验表明,湘云鲫、湘云鲤抗病力强,从未发现大规模感染疾病的现象。耐低温、低氧湘云鲫、湘云鲤一般不会因为'泛塘'而导致鱼苗大量死亡,适宜高密度池塘精养、网箱及稻田养殖等。湘云鲫、湘云鲤在水温10℃以上即可摄食生长,延长了生长期,在北方地区当年也可养成商品鱼。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

1.湘云鲫亩产多少

湘云鲫、湘云鲤为异源三倍体新型鱼类,自身不能繁育,可在任何淡水渔业水域进行养殖,不会造成其它鲫、鲤鱼品种资源混杂,也不会出现繁殖过量导致商品鱼质量的下降。

生长速度快实践表明,湘云鲫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品种快3-5倍,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0.75kg;湘云鲤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30%-50%,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1.7kg。

2.湖南湘云鲫

特性及优点湘云鲫是由经多代自交且能保持稳定遗传性状的四倍体(4n)新型种群(简称"基因库鱼")做父本,与日本白鲫(2n)母本或普通鲤鱼母本杂交而产生的后代(3n),为不育三倍体鲫鱼新种.该鱼自身不能繁殖,生长速度快,比普通鲫鱼快1-2倍,体厚,可食部分比一般鲫鱼多15%,肉质鲜美,比一般鲫鱼口感性好,肌肉骨刺少,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3.湘云鲫能长多少斤

野生鲫鱼一年大约能长到几十克,也就是1两左右。如果是池塘养殖,一年能长150-200克。如果是在天然饵料丰富、水质较肥的小型湖泊和水库中养殖,一年能长250克以上。

如果是养殖鲫鱼新品种,比如湘云鲫,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750克

4.湘云鲫是不是工程鲫

1、以中科3号鲫鱼和工程鲫鱼的区别为例,中科3号是一种异育银鲫,是用一种比较传统的杂交方式育种的,鲤鱼基因一般在2%以下且具有自然繁殖的能力,而工程鲫是用细胞工程以及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所培育的三倍体新鱼种,至少带有25%的鲤鱼基因,一般没有自然繁殖能力。

2、中科鲫鱼除了中科3号鲫鱼外还有中科5号鲫鱼,与中科3号相比,中科5号能更好的抵抗孢子虫病以及鳃出血病,而且它属于中层鱼类,生活在水体中层,比起生活在水体底层的中科3号更容易捕捞。

3、工程鲫鱼一般指湘云鲫,与普通鲫鱼相比,它具有食性广、易起捕、性腺不发育、抗病力强等特点,而且生长发育速度快,一般比普通鲫鱼快3倍。同时工程鲫鱼也耐低温,一般四大家鱼在水温小于等于15℃时基本已停止生长,但工程鲫鱼却能在水温在10℃以上时,依旧正常的摄食以及生长。

5.湘云鲫亩产最高可达多少斤

纯种鲫鱼体型最大也不会超过2斤,但是工程鲫长到10斤以上是完全有可能。工程鲫除了吃得多、长得快之外,在适应能力以及抗病能力方面也远远强于纯种鲫鱼。当初人工培育杂交鲫鱼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养殖效率,在减少死亡损耗的同时提高产量。

工程鲫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基本来源于鲤鱼的基因,鲤鱼在我国从南到北均有广泛分布,鲤鱼不仅能够适应各种水质,甚至在重度污染的水域中也照样能够生存,而且鲤鱼的抗病能力要远远强于纯种鲫鱼。

6.湘云鲫高密度养殖

1.钓位的深浅选择很关键

入秋后水温会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慢慢下降,早晚的温差也会越来越大。在初秋的时候,在阳光强烈的中午可能感觉和夏季差不多,但是在早晚时分温度会明显下降很多。在中午的时候还是按照夏季钓深,钓阴凉,钓活水的策略,但是在早晚时分,阴雨天,钓浅水是不二选择。

2.钓远还是钓近

钓鲫鱼很多钓友都习惯钓草,水草一般都是从岸边往水中长的,越靠近岸边水草就越茂盛。但近岸的鲫鱼以个体比较小的为主,想钓大鲫鱼还是找同样有水草,水深差不多的远处比较好。因为大鲫鱼胆子更小,在同样的条件下它们肯定是离岸边越远越好。而且近岸还经常有电鱼人电鱼,大板鲫很容易受到惊吓。不过在比较少人电鱼的地方,钓近点也可以,只要钓位比较安静,作钓时不闹出大动作即可。

3.线组的搭配

在秋天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大鱼,而且这时候鲫鱼的活跃度也比较高,就不要刻意地用小钩细线了。(除非你那里全都是小奶鲫,那就另说)线组路人甲建议用2+1的配置,鱼竿用37调的软竿,碰到3-5斤的鱼也能整下来,线组也不会显得特别大,鲫鱼吃饵也不会出现挡口的现象。但是到了晚秋,还想钓鲫鱼,线组就要适当小一点了,子线甚至用到0.4或者更小,不然就出不来信号。

7.湘云鲫亩产量

这个要看鱼苗的品种而定,如果是土鲫鱼,野外生长一年能长五十克就不错了,如果是饲养,一般可以长到一百克左右。

如果是人工选育改良的品种,如湘云鲫(工程鲫)、高背鲫、彭泽鲫之类的,实物充足的条件下,野外或者饲养一般可以长到半斤左右

8.湘云鲫养殖

养鲫鱼需要二十个左右蛋白质效果好

9.湘云鲫鱼工程鲫的区别

工程鲫和普通鲫鱼有几个很明显的区别:

一、工程鲫体型明显偏大,一般野生鲫鱼也就三两左右。

二、颜色上工程鲫发黑,普通鲫鱼背部灰色或者黄色,俗称黄金鲫。还有一种土鲫鱼身体黑色斑点很多,鱼鳞很难刮但是味道鲜美,俗称芝麻鲫。

三、背部看,工程鲫背部体型明显凸起,肚子大,普通鲫鱼尤其是野生鲫鱼,体型相对较瘦长。

10.湘云鲫价格

湘云鲤是一种鱼,由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刘筠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型鱼类。

中文学名:湘云鲤界

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

繁殖方式:卵生

优良特性

与其它鲫鱼和鲤鱼相比,湘云鲫、湘云鲤具有如下优良特性:

性腺不育湘云鲫、湘云鲤为异源三倍体新型鱼类,自身不能繁育,可在任何淡水渔业水域进行养殖,不会造成其它鲫、鲤鱼品种资源混杂,也不会出现繁殖过量导致商品鱼质量的下降。

湘云鲤

生长速度快实践表明,湘云鲫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品种快3-5倍,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0.75kg;湘云鲤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30%-50%,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1.7kg。

杂食性,摄食力强,养殖成本低湘云鲫、湘云鲤为杂食性鱼类,湘云鲫兼有滤食浮游生物的特点,比其他鲤、鲫鱼品种饵料利用率高,同时由于无生殖腺的发育,因此所摄取的营养全部用于生长。

成活率高,抗病力强湘云鲤夏花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冬片鱼种成活率可达98%以上。试验表明,湘云鲫、湘云鲤抗病力强,从未发现大规模感染疾病的现象。

耐低温、低氧湘云鲫、湘云鲤一般不会因为“泛塘”而导致鱼苗大量死亡,适宜高密度池塘精养、网箱及稻田养殖等。湘云鲫、湘云鲤在水温10℃以上即可摄食生长,延长了生长期,在北方地区当年也可养成商品鱼。

体形美观、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湘云鲫、湘云鲤可食部分高出普通鲫、鲤鱼10%-15%,肌间细刺少,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日本白鲫和普通鲫、鲤鱼

11.湘云鲫亩产多少斤

池塘培育鲫鱼鱼种,亩放鲫鱼夏花8000-12000尾,养成规格50-60克。

在池塘进行鲫成鱼养殖,亩放鲫鱼种1500-1800尾,平均规格50-60克/尾,养成规格350-400克。当然可以根据池塘面积大小、管理状况和鱼种仙格大小进行增减。

(二)品种搭配

1、鲢鳙比例应占所养鲫鱼的10%左右,鲢鳙鱼放养时间会影响鲫鱼驯化时间,投入过早,尤其是鳙鱼会影响鲫鱼驯化。

2、禁止搭配鲤、草鱼等胆大、上浮抢食时间短、抢食凶猛的鱼类,它除了影响鲫鱼驯化,还会影响鲫鱼的全年摄食。

鲫鱼怎么养殖?

一、鲫鱼的养殖准备

1、池塘条件:池塘以3-20亩、深2-3米最佳,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池塘应具有三配备:一是投饵机,二是增养机,每3-5亩水面配备3kw的1台,三是大拖网,为以后抽样及出售作好准备。池塘应彻底清淤,鱼种入池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清塘,并保持瘦水状况。

2、养殖模式:从目前状况看,最具经济效益的模式是池塘主养鲫鱼模式“80:20”模式,即收获时,产量的80%为银鲫,20%是为其服务的“肥水性“鱼类。养殖户可根据当地市场接受情况选择合适的鲫鱼品种进行养殖,但鱼种尽量要来源于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鲫鱼良种场。鱼种要提前购回,并集中在一两个池中暂养15~30天,其间,可对鱼体进行检查,并做适当防病治病。

3、饲料准备:成鱼饲料的蛋白约在30%以上,饲料粒径2-3毫米,最大不超过3.5毫米,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均可。

二、鲫鱼的优良品种

1、湘云鲫:湘云鲫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三倍体鲫鱼,具有自身不繁殖、生长快、抗病能力强、食性广、易捕捞、耐低温、肉嫩味美等优点,一般池塘条件下,混养每亩可产60~100公斤,单养每亩可产鱼500~800公斤。网箱养殖每平方米可净产50~90公斤。当年乌仔可长到0.2~0.3公斤,鱼种经一年养殖,个体可超过1公斤,比普通鲫鱼生长快40%~60%。湘云鲫可池塘主养、混养,也可进行网箱、稻田、湖泊、水库养殖等。

2、异育银鲫:异育银鲫是方正银鲫与兴国红鲤经人工授精发育的后代。它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生长速度比它的父、母本平均快34.7%,第二年即可长到500克左右。异育银鲫体型较高,体色为银色(普通鲫鱼体色较暗),其生活适应能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食性杂,易捕捞。异育银鲫较能耐低氧、耐低温,在摄氏零度以下能生存,适宜水温为22~30℃,最适水温为25~28℃,繁殖水温为18℃。

3、彭泽鲫:彭泽鲫是江西省九江市水科所和江西省水科所共同合作选育的新的淡水养殖优良品种。彭泽鲫属杂食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繁殖易、食性杂,抗逆性强,疾病少,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等优点,适宜于精养高产,当年苗种年底可养500克左右。加上饲养技术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少,效益好,故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

4、丰产鲫:丰产鲫是从广东省西江水系中选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佳,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全雌鱼的鲫鱼新品种。

三、鲫鱼的养殖方法

1、一次要放足:鱼种一次放足,可保证每次出塘鱼的规格整齐,便于集约化养殖和出售。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放养鲫鱼鱼种,若是在暂养池中的鱼,最好在水温15℃左右分池。放养前1-2天,应该停止投喂饲料。若鱼种质量好、无病或在暂养时已对鱼病进行了处理,则入池时可不进行鱼体消毒,以便减少鱼体损伤,减少水霉、竖鳞等病的发生。放养时,应抽样,按照计划的数量下塘,并将规格整齐的鱼放在同一池中。池塘主养条件下,若鱼种规格在50克/尾左右,单茬养殖,一般亩放1500-2000尾。

2、必须训食:鱼种放养后即开始训食。训食越好,饲料在水中停留时间越短,饲料利用率越高。

3、放养鲢、鳙鱼: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鲢鳙鱼的投放时间应在鲫鱼驯化后,否则会延长鲫鱼的驯化时间。搭配的比例以鲫鱼:鲢鳙鱼为90:10或80:20较佳,即假设亩放鲫鱼75-100千克则20-60克/尾鲢鳙鱼共放3-12千克即可。

4、少量多次投饲:建议在主养鲫鱼情况下,日投喂6-8次,春秋可适当减少次数,夏秋可适当增加。若撒投饲料,则采取“慢一快一慢”的节律,每次投喂30~40分钟。

四、鲫鱼的养殖管理

1、巡池、增氧机管理:鱼种投放后,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并如实填写记录。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比如:正常情况每天中午开机2小时,保持池水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

2、控制水质:保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厘米,ph值7.5-8.3。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一次,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每次加水15-30厘米,必要时,还可全池换水。在水源缺乏的地方,可以通过在合适时候泼洒微生态制剂、控制水面的藻类,达到一池水养一池鱼的高水平。

3、定时疾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措施,避免鱼病暴发。生长期间半个月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比如亩用15千克左右)、漂白粉或0.1ppm的强氯精,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细菌性鱼病;对车轮虫、小瓜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鱼病则用杀虫剂加以防治。

4、产卵期控制:通常通过选择成熟较晚、产卵少的鲫鱼品种,比如白鲫来降低影响。饲养管理方面,也可采取多次拉网来加速其性腺退化,减少产卵的条件,抑制性腺成熟;在晴朗的天气,不要往鲫鱼养殖水体加注新水,以免刺激鲫鱼产卵,缩短产卵时间。另外要减少孵化的可能,即不要将鲤鱼与鲫鱼放在同一水体,因为鲤鱼的精子可促使受精卵形成,并在20℃以上5-7天孵化出鱼苗。繁殖期间由于鱼类摄食量少,可以少投饲料来减少饲料浪费。

5、定期抽样:为了了解鱼体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养殖措施特别是调整投饲量和养殖密度,养殖过程中通常要进行抽样。为了使抽样具有代表性,抽样率要尽量大。在池塘抽样中,一般要求样本含量至少占抽样总体的5%。此外,抽样点还要分布均匀,并要合理分析、利用抽样结果。

6、适时稀疏:高密度放养必然带来养殖后期密度过高,特别是8月,水温高、溶氧低、养殖风险增大,及时解决这一难题非常重要。在亩产1000千克的密度下,可在8月份采用提大留小方法,稀疏总量的20-40%,这不仅能充分利用该时期鲫鱼价格高的优势,而且使鲫鱼在养殖后期快速生长,增大出池规格,提高鲫鱼的商品价格,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在亩产4000千克的养殖模式下,一般要从6月底开始每20天进行一次,共七次捕捞,直到11月份全部收获。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954446.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和用户投稿,本站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误,可联系本站删除修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