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九鹿鹿业梅花鹿养殖基地怎么加盟养殖

多少钱一只梅花鹿了
咨询养鹿
二、烟筒山镇的农业产业化
烟筒山农业产业化己发展为:东菌、西果、南禽、北鹿、中间米的产业格局。
梅花鹿
1、养鹿烟筒山镇地处半出区半丘陵地带,这里牧草丰富富,水资源充足,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养鹿业。已形成以鸡冠山村、田家村、铁东村和砂泉村为主的养鹿基地,梅花鹿、马鹿养殖户1000余户,梅花鹿存栏2.2万只,年产鹿茸4000多公斤,有百头以上鹿业园区5个,有6个鹿业有限责任公司。
2、养牛
烟筒山镇草资源丰富,有草山坡和林下草地5万公顷,可供10万头大牲畜放牧。形成的以南岗村、瓜地村为主的养牛基地,有牛存栏11714头。
3、养鸡
以杏树村、苕条村为主的蛋鸡饲养基地,蛋鸡存栏20万只,有养鸡户1000户。
4、牧业小区
烟筒山镇养猪优势较大,不仅饲料原料丰富,而且养猪基础条件好,品种优良。全镇有生楮存栏4万头,百头以上养猎户有10余社户,2008年引资300万元,新建洁枫牧业小区,年可饲养种猪600头,仔猪3000只,育肥猪1000头。
果园
5、果树烟筒山镇气候条件好,非常适合果树种植,现已形成以仙人洞、筒子沟、白水村为主的果树基地,果树面积1143公顷,有果园1500个,年产苹果3000万吨,主要品种有123苹果、k9果和葡萄等。
6、绿色优质稻米
烟筒山镇水资源丰富,钦马河流经镇内,以烟筒泡、田家、承德、东兴、余富、新发等村。饮马河流域绿色优质水稻基地,有水田1000公顷,有农户210户,年产绿色优质水稻1000吨。
7、药材

烟筒山镇属半丘陵半山区,森林覆盖率45%。属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土壤以棕壤土为主,非常适合长白山系列药用植物的生长种植面积112公顷,药材户510户,2公顷以上大户6户。
三、宜兴归经养鹿场电话谁有?
城市周围有养鹿场,他们会自己开鹿肉饭馆。或者城市周围高级一点的疗养中心,商务会所等等。
或者
阳春鹿宴酒楼
电话: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城北商业街40号
梅竹百卉酒家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石景山路76号
梅竹百卉酒家主要是做野味,有梅花鹿宴、山珍宴、海味宴等
四、宝鸡养鹿园休闲山庄有没有
宝鸡养鹿园休闲山庄有。因为宝鸡有梅花鹿繁育中心有适合鹿生长的环境,所以当地休闲山庄也会加入养鹿园这一特点。宝鸡市唯一一家大型梅花鹿养殖基地是在大柳树村,这里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合梅花鹿生长,基地的养殖技术也日益成熟,管理更加科学完善,已成为国家批准的特种动物养殖场,从最初饲养十几只梅花鹿的鹿场升级为集梅花鹿养殖、良种繁育、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养殖基地。
五、有谁知道关于天坛的传说
在早年没有天坛以前,这里还没圈在城里以前,这里也是一大片黄土地,住了好多庄稼户,他们也是耕种锄刨的打地里找粮食。在这里,住着一家姓张的庄户,老头子死了二年多了,光剩下一位老大娘,老大娘没儿子,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大闺女,母女俩过着这缺人少钱的苦日子。老大娘因为思念丈夫,又发愁没人给她们种地,日子一多,就生了病了,病一天比一天沉重,老大娘着急了,张姑娘更着急了。请了好多位医生,吃了好多的药,怎么也不见效。就在秋天庄稼收净了的时候,张姑娘打好了主意:到北山去找灵药。还是在她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她说故事,说北山的老山老峪里,灵药可多了,只要不怕爬山,找到这种灵药,什么重病都能治得好。张姑娘早记在心里了。这时候,她要到北山去找药了,就告诉了妈妈,妈妈不放心,说:“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能走这么远的路呀!”张姑娘说:“妈放心,我会一路上小心留神的。”她托咐了隔壁的一位大娘,替她照管妈妈,她带上干粮,就出门到北山找灵药去了。
出了家门,张姑娘发愁了:北山在哪里呢?她想:北山一定在北边,朝北走吧!走了一天,看见山了,又走了三天,还没到北山,可是,张姑娘瞧见的山,到底是越来越近了。这一天,来到了一座山口,张姑娘正想:是不是进这座山口呢?就瞧打山口里,走下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来。老头儿瞧见张姑娘,乐了乐说:“姑娘,你一个小姑娘,到深山老峪里干什么去呀?”张姑娘就把妈妈怎么有病,自己怎么要到北山找灵药的事,说了一遍,说完又问白胡子老头儿:“老爷爷,这出里有灵药吗?”“有,有。”“老爷爷,上山怎么走呀?”白胡子老头儿笑了笑,回手向山里一指,说:“小姑娘,你打这儿上山,左拐七道湾,右拐八道湾,饿了吃松子,渴了喝清泉,瞧见地上天,灵药到手边。”张姑娘听老爷爷象唱曲似的说话,她心里明白了,就是不懂什么叫“瞧见地上天”,刚要问老爷爷,那白胡子老头儿早就出了山口,走得很远了。张姑娘上山吧,她真往左拐了七道湾,往右拐了八道湾,饿了捡些地上的大松子吃,渴了就趴在山泉旁边喝点清水,□了就在山坳里睡一觉,醒了还是往山上走。记不得走了几天了,这一天,张姑娘走到一个小山顶上了,山顶上有一个小水池子,池子里的水清极了,天上的一缕缕白云,都照到池子里了。张姑娘正在这里发愣,就听见身背后有姑娘们说话的声音。张姑娘一回头,瞧见两个小姑娘朝她走来,一个穿的是一身雪白色衣裳,一个穿的是一身淡黄色衣裳,上面绣着白梅花,长得可美丽了。走近了,那个穿白衣裳的姑娘笑了,说:“姐姐,发什么愣?不认识我们这‘地上天’吗?”张姑娘一听说“地上天”,高兴极了,说:“姐姐们有灵药吗?快救救我妈妈吧!”穿花衣裳的姑娘说:“姐姐不用说了,白胡子公公都告诉我们了。我这里有一口袋灵药,回家熬成膏子,给大娘吃了就好了。”说着,递过一个小口袋来。穿白衣裳的姑娘说:“这口袋里,还有灵药的种子呢,大娘病好了以后,姐姐可要把这些种子撒在地边上,让它自己生长,再有得了大娘这样病的人,就不怕了。”穿花衣裳的姑娘说:“姐姐赶快回家吧,我们不送姐姐了。白妹妹的话,姐姐要记住了!”张姑娘千恩万谢地向两位姐妹道了谢,回身向山下走了去。走了不远,张姑娘真舍不得这两个好心的姐妹,她想再瞧瞧这俩姐妹,她回头一瞧,哪里还有穿白衣裳、穿花衣裳的姑娘?只见一只白鹦鹉、一支梅花鹿,打“地上天”那里正往西飞呢,跑呢。
说也奇怪,张姑娘来的时候,走了七天并八夜,回去的时候,很快就到了家。张姑娘到了家,就把灵药熬了,给妈妈吃了,没过几天,妈妈病好了,张姑娘和邻居们都高了兴。张姑娘把口袋里的灵药种子,撒遍了这一块土地的地边上,春天出了深绿色的嫩芽,夏天又长成了灵药,秋天灵药又结了种子,一年比一年多。妇女们有病的,便照着张姑娘传的法子,熬灵药治好了病。灵药叫什么名字呢?大伙儿说:“好心的张姑娘,千辛万苦地给妈妈找来了灵药,给妈妈治好了病,咱们就管它叫益母草吧。”“益母草”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
后来,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北京有了“皇上”了;也不知道传到哪一个“皇上”的时候,这个“皇上”要拜求“老天爷”保佑他了,就在这块长着益母草的土地上,盖了一座天坛。天坛盖成了,天坛里的空地上,还长着茂盛的益母草,皇帝老儿生气了,说:“我这拜天的天坛里,哪许这么长野草,全给我拔了去!”这时候,有一个他妈妈吃过、他老婆正吃着益母草的大臣,就跟皇帝老儿说:“皇上,这不是野草,它叫龙须菜,皇上不是龙吗?要是把它都拔净,皇上您就不长胡子了。”皇帝老儿怕不长胡子,天坛就留下了益母草。打这儿起,益母草的嫩芽,就叫了龙须菜。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91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