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鹿需要什么基础建设

根据鹿场独特的经营特点、发展规模和定型饲养只数,结合场地的风向、水向、坡度和饲养卫生要求,对鹿场的各种建筑物要合理配置。
(一)场内的区域划分专业鹿场一般分为养鹿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经营管稗区、职工生活区、养鹿生产区建筑物包括,鹿舍、精粗饲料件房、饲料加工调制室、青贮窖(壕)、鹿茸和鹿其他产品加工拿、兽医室、其他副业生产用的建筑。辅助生产区包括:农机礴、役畜舍等。经营管理区的建筑包括,办公室、物资仓库、集件宿舍、食堂、招待所。职工生活区包括:家属宿舍、卫生所、俘校、托儿所、商店等。
(二)最好在东西宽广的场地安排鹿场建筑,应按住宅区、管理区、辅助区、养鹿区,依次由西向东平行排列,或向东北方向上交错排列(图3一1)。管理区距离养鹿区不少于200米,各区内的建筑物之间不宜过于密集。通往公路、城镇、农村的主干道路要直通管理区,不能先经过生产区而进人管理区,运送饲料的车和道路则直接运人生产区。养鹿生产区内建筑布局:鹿舍在中心,采取多列式建筑,以驯养500只梅花鹿的鹿舍布局为例(图3一2),东西各并列l栋,南北3一4栋,鹿舍的正面朝阳。运动场设在南面,避开主风,保证光照,各栋之间应有宽敞的走廊,以便于拨鹿及驯化。精料库、粉碎室、调料间应方便饲料加工等。青贮窖(壕)、粗饲料棚、干草垛安排在鹿舍上坡或平行的下风处,以便于取用并有利于防火、防粪尿污染。粪场的位置应在本区一切建筑物的下风处,与鹿舍距离应在30米以上,以有利于卫生防疫。若圈养放牧时,鹿舍应直通放牧道。
养鹿场址的选择
(一)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
鹿场场址应选地势较高燥、向南或偏向东南、有5o坡度的沙质或沙石土场所。山区要选在不受山水威胁、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
(二)饲料条件
这是选场的主要条件。鹿场最好有足够的饲料地或者有可靠的供应各种饲料的基地。完全圈养的梅花鹿每年每只平均需要精饲料350一400千克,需要粗饲料120()一1500千克(马鹿需要量为梅花鹿的2一3倍),需饲料地面积0.1一0.2公顷,需采草场或山场0.3一0'5公顷,需草原0.5一0.7公顷。圈养放牧的、具有500一10()0只鹿的中等牧场,每只梅花鹿需1公顷、马鹿需1.5公顷放牧场。在确定放牧场之前,必须进行牧地植物学和饲料产量的调查。
(三)水源条件
建场前要对场内的地下水位、自然水源、水量、水质进行必要的勘测和调查,对水质要进行理化和生物学检验,并注意水中的无机盐含量。对于井水或泉水的水量,应以枯水期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为标准。要避免使用江河等地上的自然水源或场址附近被污染的水源。
(四)交通和电力条件
建场地点应以距离公路1.0-1.5千米,距离铁路5-10千米为宜,以便于设备、饲料的供应及产品的发送,便利职工生活。同时电力要充足,距离电源较近。
(五)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
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一鹿场的场址不应选择在工矿区和公共设施附近,不要阵被牛羊传染病污染过的地方或畜牧场旧址上建场。鹿群要障与牛羊分开的放牧场和草场。鹿场要在当地居民区的下巨向・下水向3千米以上,以避免各种复杂环境造成对鹿群的博扰或传染疾病。还要注意场址附近的资源条件,如建材是声方便,劳力是否充足等等。
马鹿肌肉的研究
【外形特征】
体长:180厘米左右
角长:1米左右
寿命:16~18年
肩高:肩高110~130厘米
体重: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
形态:
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雌兽比雄兽要小一些。头与面部较长,有眶下腺,耳大,呈圆锥形。鼻端裸露,其两侧和唇部为纯褐色。额部和头顶为深褐色,颊部为浅褐色。颈部较长,四肢也长。蹄子很大,侧踢长而着地。尾巴较短。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兽才有,而且体重越大的个体,角也越大。雌兽仅在相应部位有隆起的嵴突。
【分布情况】
马鹿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俄罗斯东部、蒙古、朝鲜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贺兰山;北京、山西忻州、甘肃临潭、西藏、四川、青海、新疆等地的野外种群已经在本世纪初绝灭。
【种群差异】
由于产地不同,马鹿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在全世界共分化为23个亚种,其中生活于北美洲的北美亚种又叫北美马鹿,体形最大,有的个体的体重超过400千克。我国的马鹿大约有7―9个亚种之多,而且大多是我国的特产亚种。
【物种状况】
马鹿在我国尚有一定数量,在黑龙江和吉林可能有近10万只,但由于过量猎捕幼仔和栖息地的丧失,也逐渐产生危机,尤其是在新疆,塔里木的野生种群已经由15000只下降到4000―5000只;阿尔泰马鹿由70年代的10万只下降到4万只左右;野生天山马鹿则正以每年3000只左右的速度锐减。如果这样下去,野生马鹿很快就将有绝迹于伊犁河谷的危险。
【特殊性】
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或8个叉,个别可达9~10叉。在基部即生出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几乎成直角;主干较长,向后倾斜,第二叉紧靠眉叉,因为距离极短,称为“对门叉”。并以此区别于梅花鹿和白唇鹿的角。第三叉与第二叉的间距较大,以后主干再分出2~3叉。各分叉的基部较扁,主干表面有密布的小突起和少数浅槽纹。
【毛色】
夏毛短,没有绒毛,通体呈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冬毛厚密,有绒毛,毛色灰棕。臀斑较大,呈褐色、黄赭色或白色。马鹿川西亚种,背纹黑色,臀部有大面积的黄白色斑,几盖整个臀部,与马鹿其他亚种不同,故亦称“白臀鹿”。
【生活习性】
马鹿属于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但由于分布范围较大,栖息环境也极为多样。东北马鹿栖息于海拔不高、范围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或溪谷沿岸林地;白臀鹿则主要栖于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及冷杉林边缘;而在新疆,塔里木马鹿则栖息于罗布泊地区西部有水源的干旱灌丛、胡杨林与疏林草地等环境中。此外,马鹿还随着不同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经常变换生活环境,但白臀鹿一般不作远距离的水平迁徒,特别在夏季,仅活动于数个“睡窝子”之间的狭小范围,由此常被当地人称为“座山鹿”。在选择生境的各种要素中,隐蔽条件、水源和食物的丰富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它特别喜欢灌丛、草地等环境,不仅有利于隐蔽,而且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都比较好。但如果食物比较贫乏,也能在荒漠、芦苇草地及农田等生境活动。马鹿在白天活动,特别是黎明前后的活动更为频繁,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种类多达数百种,也常饮矿泉水,在多盐的低湿地上舔食,甚至还吃其中的烂泥,夏天有时也到沼泽和浅水中进行水浴。平时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群体成员包括雌兽和幼仔,成年雄兽则离群独居,或几只一起结伴活动。马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敌有熊、豹、豺、狼、猞猁等猛兽,但由于性情机警,奔跑迅速,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体大力强,又有巨角作为武器,所以也能与捕食者进行搏斗。
生活环境
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l仔。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材,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贵的滋补品。马鹿在我国广为养殖。
生理特征

马鹿的发情期集中在每年9~10月,此时雄兽很少采食,常用蹄子扒土,频繁排尿,用角顶撞树干,将树皮撞破或者折断小树,并且发出吼叫声,初期时叫声不高,多半在夜间,高潮时则日夜大声吼叫。发情期间雄兽之间的争偶格斗也很激烈,几乎日夜争斗不休,但在格斗中,通常弱者在招架不住时并不坚持到底,而是败退了事,强者也不追赶,只有双方势均力敌时,才会使一方或双方的角被折断,甚至造成严重致命的创伤。取胜的雄兽可以占有多只雌兽。雌兽在发情期眶下腺张开,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经常摇尾、排尿,发情期一般持续2~3天,性周期为7~12天。雌兽的妊娠期为225~262天,在灌丛、高草地等隐蔽处生产,每胎通常产1仔。初生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有白色斑点,体重为10~12千克,头2~3天内软弱无力,只能躺卧,很少行动。5~7天后开始跟随雌兽活动。哺乳期为3个月,1月龄时出现反刍现象。12~14月龄时开始长出不分叉的角,到第三年分成2~3个枝叉。3~4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6~18年。
【亚种】
挪威马鹿norwegianreddeer(c.e.atlanticus)
巴巴里马鹿barbarystagorbarbaryreddeer/northafricanreddeer(c.e.barbarus)
科西嘉马鹿corsicanreddeer(c.e.corsicanus)
西非马鹿westeuropeanreddeerorswedishreddeer/scandinavianreddeer(c.e.elaphus)
中欧马鹿centraleuropeanreddeer(c.e.hippelaphus)
苏格兰马鹿scottishreddeer(c.e.scoticus)
西班牙马鹿spanishreddeer(c.e.hispanicus)
东欧马鹿easteuropeanreddeerorcrimeanreddeer/caucasianreddeer/maral(c.e.maral)
大夏马鹿bactriandeerorbukharadeer(c.e.bactrianus)
塔里木马鹿yarkanddeerortarimreddeer(c.e.yarkandensis)
克什米尔马鹿kashmirstagorhangul(c.e.hanglu)
西藏马鹿tibetanreddeerorwallich'sdeer/shou(c.e.wallichii)
白臂鹿sichuandeerormacneill'sdeer/gansureddeer(c.e.macneilli)
有些专家认为加拿大马鹿是独立种类,而不是马鹿的亚种。如果加拿大马鹿是马鹿的亚种,马鹿亚种列表中就多了一个亚种:加拿大马鹿(c.e.canadensis)。如果美洲马鹿是独立中了的话,以下亚种就是加拿大马鹿的亚种。
蒙古马鹿alashanwapitioralashanreddeer(c.e.alashanicus)
东北马鹿manchurianwapitiormanchurianreddeer/izubrstag(c.e.xanthopygus)
阿尔泰马鹿asianwapitiorsiberianelk(c.e.asiaticus)
西伯利亚马鹿altaiwapitioraltaimaral/asianwapiti/mongolianelk/siberianelk(c.e.sibiricus)
天山马鹿tianshanwapitiorasianwapiti/siberianelk(c.e.songaricus)
落基山马鹿rockymountainelkoryellowstoneelk(c.e.nelsoni)
马尼托巴马鹿manitobanelk(c.e.manitobensis)
罗斯福马鹿rooseveltelkorolympicelk(c.e.roosevelti)
加利福尼亚马鹿tuleelkorcaliforniaelk(c.e.nannodes)stillsurvive
【经济价值】
马鹿一般在2~4月脱角,5~7月为茸角生长旺盛的季节,9月以后开始骨化。它的茸角叫“青茸”,品质优于白唇鹿的岩茸和水鹿的春茸,仅次于梅花鹿的黄茸。但马鹿的数量多,鹿茸的产量也高,通称为四岔,锯茸重量可达1~2千克,比梅花鹿200―600克的锯茸重得多。此外,马鹿的肉可食,皮可制革;鹿胎、鹿尾、鹿筋、鹿鞭、鹿血、鹿肉等都可入药。由于马鹿的经济价值较大,已经有很多地区开展了人工养殖事业。
【马鹿的养殖技术】
鹿场的搭建
鹿场搭建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场。鹿活动量较大,鹿舍占地面积每头2~3平方米,运动场8~10平方米。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铺地,使粪便等易清扫。在鹿场周围设置栏杆,高2.5~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逸。
提高鹿茸产量的方法
(1)控光养鹿增茸快: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占地面积约为125~225平方米,棚顶安上100~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2.7米,照明度为500℃左右。每年从春季开始(最好从1月初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60天。大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一样。经试验证明,控制光照养鹿,鹿可提前38~39天脱角生茸。自然光照下的公鹿4月份还未脱角生茸,而大棚控光下的鹿群可提前在2月20日脱角生茸,为延长茸的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条件。结果,公鹿头杈茸产量可提高0.88%~13.8%,特别是再生茸,不但长出二杠茸,而且产量平均可提高2~3倍(290%~310%)。
(2)腐植酸钠添加剂:腐植酸钠是一种结构十分复杂的多元有机酸,它能促进机体的氧化酸类活力,增加新陈代谢和吸收营养的能力。因此,用腐植酸钠作为鹿饲料添加剂,鹿的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旺盛,为鹿茸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据试验,每日分三次给每头雄鹿饲复方腐植酸钠0.2克,喂前两小时将固体复方腐值酸钠用水稀释为0.05%,ph值为6.5,然后加入精料饲喂。连续喂70天,到收茸为止。结果试验组鹿茸单产575克,对照组单产茸490克,增主17%。
加工和割取鹿茸
(1)适时取茸:小公鹿头年取茸约在6月中旬。2年以上的鹿,需待茸长成二杠、顶端呈凹形而第三个分杈还未长出时割取。此时的鹿茸质量好,价值高,一般在6月下旬取头茬,8月下旬取二茬。取茸前应在其臀部注射醉药,一般体重100千克的鹿一次注射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0.3毫升;取后应迅速注射25%的尼可刹米注射6毫升。鹿注射了麻醉药倒地后,即用碘酒在其茸根部四周消毒,割茸后再用碘酒把茸茬消毒,并用止血药或捣烂的刺筋草(一种止血草)和陈石灰及适量龙骨粉混匀,涂于茸茬处进行止血。
(2)鹿茸加工:①排血。把注射针头插进茸端,用打气筒针头注入空气,使茸内血顺着血管从茬口处全部流出。有条件的也可用排血机进行。②消毒。将鹿茸放在高锰酸钾溶液和碱水中消毒,洗去茸上的灰尘和杂质,然后在鹿茸茬口处用粗花线将外皮叉缝数针,以防外皮滑离而影响质量。③蘸煮。目的是使茸中残留的淤血流出来,所以要注意不能让开水浸入茬口,以防血凝而影响鹿茸质量。方法是:手拿茸的注口处把其放入开水中蘸3秒钟,取了晾一晾再蘸3秒钟,如此反复进行10分钟,再将再次蘸煮时间延至5秒钟,反复进行15分钟再将每次蘸煮时间延长到20秒钟,反复进行30分钟。当鹿茸茬口流出白沫时,说明茸内余血已出净了。然后,将茸摇动着全部没入开水中,5秒钟后取出凉半小时再进行清洗。④烘烤。将晾好的鹿茸挂在烘房内。第一天烘烤温度为35~40℃,第二天为40~45℃,第三天为45~55℃,最高不过60℃,直到烘干为止。最后洗净消毒(不洗茬口处),晾干后即可出售。
【马鹿相关疾病】
马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91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