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螺蛳养殖技术(螺蛳的养殖技术,养殖需多少时间)

时间:2024-03-02 09:55:46
简介:花螺活动性较强,外壳坚硬,铺设围网可以防止花螺逃跑。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青菜、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田螺经过一年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到10克以上。养殖田螺一亩的产量要视投放量而定。坑螺主要摄食器官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对于一些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海螺,要继续饲养,第二年可以当做苗种或者上

1.螺蛳的养殖技术,养殖需多少时间

1、养殖花螺需要在池塘铺设围网,并需要定期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洞。花螺活动性较强,外壳坚硬,铺设围网可以防止花螺逃跑。

2、养殖花螺时需要保证水质清洁,避免感染细菌,在大海边养殖可以利用涨潮期进行换水,在水泥池里养殖需要每天在池中注入三分之一的清水,这样才能保证花螺的正常生长。

3、饲养花螺时,需要每天早晚各投食一次,可投食剔骨后的鱼肉和虾肉,把肉块搓成球状,随后投放到水池中即可,注意不要给花螺喂食外壳坚硬的食物。

4、花螺繁殖时会滋生大量的细菌,此时便需要用消毒液或食盐水进行消毒,以免花螺染病而死。在捕捉花螺时,要注意捕捉大花螺,留下小花螺。

5、养殖田螺需要引种、饲料、药品、水电、人工等成本,根据统计,养殖一亩田螺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

2.螺蛳养殖前景

一、养殖一亩田螺成本分析

养殖一亩田螺成本确实不用什么钱。特别是在农村,因为农村水土资源丰富比较适合养殖。一亩田螺投资主要包括以下有:

①引种费用:一般一亩田可放养大约6万只左右的幼田螺,幼螺费用大概需800元左右。

②场地租金:在农村可以利用水稻田养殖,避开污染环境,承包一亩水田大概800元左右一年。

③饵料投入:田螺的主要饲料以水生植物为主,我们需要培育适量的水生植物。也可以放蚯蚓、米糠等,费用1400元。

最后总共需要3000-5000元成本。

3.螺蛳养殖每亩能产多少

螺蛳也就是俗称的田螺,在人工养殖中,从放螺种到收成,一般需要4个月的时间,所以可以实现一年三茬养殖,每亩可收获2000-3000斤左右,收入可达3万多元。

一批螺从放螺种到收成,生长周期约为4个月左右,一年可以收三拨,每拨可以收成2000—3000斤,一年下来平均可以收到8000斤左右,按照4元/斤计算,光是螺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

4.螺蛳的养殖技术,养殖需多少时间完成

首先应该选好螺种,螺种可到稻田、池塘、沟渠收集。亲螺应选螺色清淡、壳薄体园、个大、耳螺壳无破损、厣片完整的优质螺。雌田螺大而圆,头部左右触角大小相等,且向前方伸展,雄螺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其弯曲部分为生殖器,雌雄螺种比例以8∶2进行搭配饲养。

田螺的生长周期一般在6~10个月。

5.螺蛳养殖要什么条件

1、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2、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3、田螺适应能力强,不用农药,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6.螺蛳的养殖技术,养殖需多少时间成熟

田螺养殖技术: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解。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菜、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开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千克,每隔10—15天撒1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用壳顶粘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捕捞上市。田螺经过一年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到10克以上。捕捞方法,可干池捕捞。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田螺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硫、钙、铁元素以及组生素,是一种深受消费者亲睐的营养食品,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7.养殖螺蛳亩产多少斤

养殖坑螺一亩的产量约为666.6公斤~3333公斤。

养殖田螺一亩的产量要视投放量而定。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田螺。每放养100个母螺,年产可达100公斤,一亩为666.6平方米。经过计算,田螺亩产为666.6公斤~3333公斤。

坑螺主要摄食器官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8.螺蛳人工养殖

1、养殖环境

养殖海螺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环境,不可与其他贝类共同养殖,远离同种贝类,防止抢夺营养,出现争斗现象。根据资金、养殖技术等确定好养殖数量,然后合理控制好养殖面积。养殖场要用铁网围住,保证足够牢固,防止养殖过程中海螺逃跑或者是其他贝类进入养殖区域。在围网中插入适量的小竹竿,便于在夏季高温缺氧时帮助海螺爬上竹竿进行呼吸。

2、苗种选择

海螺的苗种选择非常简单,一般是在海洋内进行捕捞,选择色泽较淡、螺壳完整且薄等体园鲜活海螺。现在我国人工育苗的数量比较少,只在沿海省份的少数码头有少量售卖。选好苗种之后将其洗干净,然后放入箩筐中进行匀速,在放养的时候要注意放养密度,绝不可放养过密,要均匀的播撒在事先准备好的养殖海域中。然后做好管理工作,保证海螺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3、喂养管理

放养后要注意海水温度,将水温控制在15-30度左右。海螺属于杂食性贝类,人工养殖时饲料主要以小鱼虾及贝类等为主。我们还要注意海水中硅藻的含量,因为海螺还会以硅藻为食,因此硅藻较少的时候要增加投喂量,反之则要适当减少。大概3天左右要检查海螺的进食情况,防止投喂过量导致水质变差,底泥发黑,引发海螺的病虫害。如果爬杆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调整水质,促进海螺的生长。

4、注意事项

海螺的主要养殖方法是以圈养为主,是一种密养水产项目,在每年7-8月的时候可以适当捕捞,采取留强补弱的原则。对于一些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海螺,要继续饲养,第二年可以当做苗种或者上市售卖。海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速度加快,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变化。调整好水中的菌藻比例,定期清洗围网,控制好饵料用量,控制好溶氧量,发生疾病后要及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9.螺蛳养殖技术及效益

田螺养殖成本,种螺647元+培育水生饵料150元+活体饲料100元+医疗及其他费用100元+水电费50元=1047元。田螺养殖成利润。一年可以增产160kg,目前市场售价在22元/公斤左右,除去成本,收入可达到2400元左右。

节省第二年的种苗费用,收益会更高,田螺池内还可以放入少量草鱼混养,利润会更高,综合以上,专养田螺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

10.螺蛳养殖周期有多长

螺的生长周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但养殖技术的不同会影响到田螺的生长周期,因此田螺具体生长周期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在养殖田螺时需要在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建造养殖池,并在投放田螺前在池塘里种植水生植物以及施入适量的肥料,同时还要做好防逃措施,确保生长环境适宜,投喂的食物则可以选择菜饼、豆饼、青菜、米糠、鱼内脏等种类,在养殖期间需要注意防止敌害,并经常给池中注入新水,确保水质干净。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895638.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和用户投稿,本站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或内容有误,可联系本站删除修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