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三水田螺养殖场在哪里

当然是梅州好玩了,我就是梅州人,呵呵,可能因为梅州是我家乡的原故吧!我比较喜欢梅州,河源我去看过亚洲第一高喷,因为人工喷泉我们看过很多,只是高度不一样而已,所以没什么新鲜感。给你说说几个梅州的旅游景点吧!龙鲸河漂流龙鲸河漂流位于广东梅州丰顺县新世纪24区雄风大道75-76号楼514300龙鲸河漂流于1999年5月开发成功,填补了粤东地区漂流旅游的空白,深受旅游者的喜爱,被称为“粤东第一漂”。华侨围屋华侨围屋坐落于梅县白宫富良美村华侨围屋又名联芳楼,为华侨捐资所建。该围屋长近百米,宽四五十米,四周以建筑物环成“围屋”大院。屋的正面是三个凸起的钟楼式大门,其上下左右及所有窗户顶端,都饰以动物和花草浮雕,钟楼上端则有狮子滚球、双龙夺宝、雄鹰展翅、天使临门等塑像。正楼大门的阳台下,还雕有郭子仪拜寿群像,工艺精巧。正观整座楼面,富丽堂皇。围屋内分建房室一百多间,堂、厅、房间、走廊、天井的设计都十分巧妙雁南飞茶田雁南飞茶田既是一座美丽的茶园,也是一个非常雅致的度假村。于1997年10月开放,被赞为“绿野明珠”。这里有层峦叠翠的茶园,潺潺的流水和如茵的绿草。园内的服务十分周到,游人可以免费品尝茶园里出产的茶叶。园中有16幢造形雅致的别墅,可以租用。雁南飞距梅州45公里,交通方便,它紧邻灵光寺和叶剑英故居,建议同时游览这三个景点。灵光寺灵光寺位于梅县城南四十公里的阴那山麓。灵光寺是广东省五大名寺之一。创始人为唐高僧潘了拳,他于咸通二年(861年)圆寂后,始由村人建立寺院,初名"圣寿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灵光寺周围的阴那山峰顶尖削如五指,称五指峰。登高远眺,尽处可见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水汇流,左右有香炉,白虎二峰,山影潭光,上下辉映,引人入胜。叶剑英故居从雁南飞茶田到叶剑英故居很近了,车程不用10分钟。叶剑英元帅知道吧?这我就不介绍了。还有·五指石·泮坑·千佛宝塔·神光山·人境庐·龙岩寺·三河坝烈士纪念碑·五华汤湖热矿泥·去了一定不要错过梅州美食,很多好吃的,可以去网上查查。我现在在东莞定居,一年多没回去了,最想念的是梅州吃的,有机会回去一定大吃一顿,呵呵,我是个女孩不要说很能吃啊!因为在这里吃什么都没家乡的那种感觉好。给你说说几样我个人喜欢的,你可以试试,比竟我在那里居住十多年了,知道哪些比较好吃,不过个人喜欢不同炒田螺,客家特色小吃(以前在家里自己也会炒来吃,不过田螺不宜吃太多)盐焗食品也可以,有很独特的味道,吃完很长时间后也能闻到那种香味萝卜板,用白萝卜和面粉做成的,蒸熟后就可以吃了,也可以切片用油炒,炒后的比较香,蒸熟后直接吃比较清淡梅菜扣肉、酿豆腐、笋板、萝卜丸、味酵板、瘦肉丸以上介绍的这些本人认为都还可以。好了,祝楼主旅途愉快玩的开心!
2.海南田螺养殖基地
他们说的都是批发商从私人收里批过来的告诉你个专业生产的地方三亚水产批发市场202-206号是专业生产和收购的厂子绝对便宜
3.广西田螺养殖场的详细信息
市场挺好的。
一、石螺的习性石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石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石螺即被烫死。
二、石螺的繁殖石螺雌雄异体。区别石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石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石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石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石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只~150只仔螺。
三、人工养殖
1.养殖水体石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石螺隐蔽栖息。
石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石螺摄食。
2.种螺放养种螺放养最好在石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石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公斤~0.5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石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石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石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石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石螺的上等饲料。
4.田螺养殖场地哪里最多
一、田螺繁殖与习性
繁殖季节。春末夏初、水温上升到15℃时,田螺从越冬的孔穴中爬出水底摄食生长。到4月份开始繁殖,7、8月份是田螺繁殖旺盛季节。1—2龄雌螺可产仔20—30个,4龄以上的雌螺可产仔40—50个。仔螺出生后生长迅速,一年可发育成性成熟,每年4—9月是产仔季节。
生活习性。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属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二、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的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是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子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菜、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开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下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5、捕捞上市。田螺经过一年精心饲养,一般个体可达到10克以上。捕捞方法,可干池捕捞。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
5.广东哪里有山坑螺养殖场
山坑螺也是一种食用螺,如小手指大小,呈圆锥形,在每年秋季上市,具有一定的养殖效益,现来讲讲山坑螺的养殖方法。
一、人工养殖
1.养殖环境山坑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里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山坑螺隐蔽栖息。山坑螺投放前几天,按每亩60公斤~8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山坑螺摄食。
2.放养种螺种螺放养最好在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的来源:一是市场收集.二是野外采集。选择壳薄而完整色泽淡褐、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1公斤~2公斤,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山坑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山坑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40%、30%和20%的比例配合即成螺的上等饲料。根据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二、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山坑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山坑螺越冬。
6.广东三水田螺养殖场在哪里呢
三水区大南山风景区可以开车进去。
大南山位于三水西南街道北26公里处,是三水、四会两地的界山。大南山现已被评为三水新八景之一,名叫“南山通翠”。大南山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刚好位于北回归线上,是三水乃至佛山唯一一座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山地。整个山区葱宠苍郁,有为人所鲜见的无花果、无笃田螺、煎浓(焦)鱼、山斑和石蛤等野生动植物,
7.广东三水田螺养殖场在哪里卖
在唐代以前,鲤鱼(liyu)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但是因为唐皇室姓李,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生产,这就产生了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
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将水中植被吞食之后排出,待粪便滋生微生物之后再吃下,过滤其中的微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8.广东石螺养殖场地
1亩水田可产1吨左右,如果塘内放入树枝之类东西,或许可多产一些。
石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产值达4000元。
现就将高产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场地。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般采取建池养殖,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米,并在四周安栏网,防止田螺外逃。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螺栖息和产卵。
二、投放种苗。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池建好后,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选择仔螺作种苗的。则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雌螺个体较大,螺身偏圆,厣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厣壳凸起。仔螺约经一年的养殖便可捕捞上市。
9.广东哪里有田螺养殖基地
螺类是各大饭店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也是聚会是经常会点的菜品之一,例如白灼花螺、辣炒田螺、口味唆螺等等。
但是目前可食用的螺类食材大概有几十种,
红螺(脉红螺,角泊螺,海螺、玻螺、假猎螺)
▲红螺的肉特别是足部的肌肉肥厚,也同鲍鱼一样,是很好的海产食品。
原产地:中国各海域和日本周边海域
特点:红螺是咱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大型海螺,肉质肥厚,螺黄紧致浓香。
烹饪:可爆、炒、烧、氽汤、打卤、或水煮后佐以姜、醋、酱油食用,因个头比较大,特别适合做葱爆螺片。
扁玉螺(香螺,肚脐螺、海脐,蚶虎)
原产地:中国沿海、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等地也有分布。
烹饪:扁玉螺一般的做法就是白灼和酱爆,酱爆就是用豆瓣酱和甜面酱一起炒螺。
白灼扁玉螺有一定的技巧,如果火候大了或者火候轻了,螺肉都很不好挑出来,很容易就会在螺黄的地方断开。
食用季节:香螺4-5月就可以很肥了
注意:这种螺经常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粘液,吃之前要冲洗干净,此外,因为它的栖息环境是海底沙地,所以有一些体内会有沙子,买的时候要买“吐”好了沙子的。
花螺(俗称:东风螺,南风螺,海猪螺)
▲花螺对水温要求比较高,所以尽管这几年开始有人工养殖的,但是北方市场上还是很罕见。
原产地:我国东、南沿海,福建两广较为常见。
特点:花螺的肉比较甜嫩q弹,海腥味没有那么重,是国内外市场近年十分畅销的优质海产贝类。
烹饪:花螺肉质鲜美、酥脆爽口,除了一般的白灼、辣炒、酱爆之外,还可以冰镇(食材君吃过一种冰镇花螺,就是白灼的花螺用冷水浸过之后,放到黄瓜条、芥末和冰块里)。
食用季节:清明前
锥螺(猪公螺、九层螺、螺丝螺、钻仔螺,钉螺)
原产地: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

特点:因为长得细长,锥螺在一些地方被称为钉螺,但是,锥螺和钉螺是不一样的,真正的钉螺是一种淡水腹足纲动物,虽然也很细长,但非常小,而且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中间宿主,是不能食用的。
烹饪:锥螺一般的做法就是辣炒,因为实在太细长了很难挑出完整的螺肉,所以一般都会用钳子把尾部的尖尖夹断,方便入味也方便吃
海锥(俗称:海瓜子,尖锥,讲锥)
▲用钥匙眼儿别断尾部就可以吸着吃了。
原产地:我国渤海、黄海。
特点: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
为便宜量足,大小个头和瓜子差不多,所以也被称为海瓜子(但是和福建的海瓜子是不一样的。)
烹饪:海锥和锥螺一样有着细长的外形,吃法基本一样。
食用季节:夏季
海瓜子(麦螺、白螺、海蛳螺,海螺丝)
原产地: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
特点:种类非常多,个体非常小(和瓜子差不多),花纹有许多变化,肉小但是有嚼头,肉细嫩,味极鲜,是佐酒佳肴。
烹饪:可热炒也可做汤
食用季节:夏季
彩虹螺(俗称:彩虹螺,刷棋子)
彩虹螺非常小,没有多少肉,有些地方喜欢拿它当零嘴(用清水煮成一大盆,一家人围着盆子,一人一根绣花针,娴熟的挑出螺肉,边看电视边吃)。吃完再把壳收藏起来。它的壳有很多种颜色,非常漂亮,备受贝壳收藏者喜爱。
疣荔枝螺(俗称:骨螺、辣螺、苦螺)
原产地:全国沿海均有分布
特点:苦螺个头小,身价不高,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海产,味道奇特,苦中带甘。
烹饪:白灼
香螺(俗称:响螺,角螺,金丝螺)
▲被称为香螺的海螺很多,其实这种学名为管角螺的海螺一开始被俗称为响螺,因为它的螺壳大,切掉尾部就能做成号角,后来响螺传来传来就变成了香螺。
原产地:日本海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特点:外型个体大、味美、营养丰富,是高级海产品(响螺价格昂贵,三两左右一只的响螺,一斤就得一百多)。
烹饪:一只响螺根据不同部位可以作为煲响螺头与刷响螺片两种吃法。
2014年北京apec峰会的国宴上,上了一道“上汤响螺”,是用响螺片加上汤白灼。
食用季节:秋冬季节最为肥美
椰子螺(俗称:木瓜螺,瓜螺,油螺,美乐螺)
原产地:台湾,东海,南海,日本
特点:这种螺最为大众熟知的是它可以产“珍珠”——美乐珠(美乐珠目前还无法人工养殖,存世量少,价格昂贵)
烹饪:椰子螺体型很大,但食用部位并不是很多,一般只吃腹足部分,切成片白灼或者煲汤,也可以葱烧或者爆炒。
蝾螺(俗称:珠螺,鸡眼螺,朝鲜花冠小月螺)
▲蝾螺科种类繁多,在咱们国内常见且可以食用的,就是上图这种瘤珠螺。
原产地:印度洋、东海、南海。
特点:除了这种漂亮的橘黄色之外,大部分瘤珠螺其实都是青灰色的,大小和一角硬币相当。
烹饪:烤蝾螺和酱爆蝾螺都是不错的选择。瘤珠螺的口盖很硬无法穿透,如果烹煮的时候火候没把握好口盖没有松开,那就要费一番功夫才能吃到肉了。
欧洲峨螺(学名:欧洲峨螺)
▲这是一种小型峨螺,很多食材网站写成蛾螺,其实是不准确的。
原产地:美国东北部、西欧
特点:欧洲峨螺的肉很紧致,是鳕鱼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北欧诸国、地中海沿岸的几个传统海鲜消费国也特别好峨螺。
烹饪:酱爆峨螺
卡民氏峨螺(俗称:香螺,风车螺)
▲因肉肥味美,故称香螺。
卡民氏峨螺是北方常见的食用螺,容易和红螺混淆,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其一、卡民氏峨螺的螺口内部没有红色底色;
其二、卡民氏峨螺的外壳上有一条条的凸出的“齿”,这也是它得名风车螺的原因。
主要产地:中国内黄海北部,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北部沿海。
烹饪:烹饪方法和红螺类似,出名菜肴:鲜椒响螺片。
单齿螺(学名:单齿螺,俗称:芝麻螺,香波)
原产地: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
特点:单齿螺常和一种拟蜒单齿螺混居(两者的外观上有细微的不同,拟蜒单齿螺也更喜欢温暖水域,在南方沿海更多见一些。)
价格:产量大价格便宜
田螺(螺蛳,湖螺、石螺、豆田螺、金螺、蜗螺牛)
原产地:分布广泛,各地湖泊基本都能找到
特点:田螺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如果水质不好的话,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会有很多寄生虫。
烹饪:田螺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质足。
食用季节:夏、秋季节
虽然日常都把田螺归为螺蛳,但要细究起来,我们吃的大部分田螺都不是真正的螺蛳。在田螺科里有一个螺蛳属,仅在云南的高原湖泊里才有分布,它们才是正儿八经的螺蛳。令人惋惜的是,因为云南很多湖泊的污染,一些特有的螺蛳品种已经濒临灭绝。
福寿螺(苹果螺,金宝螺,大瓶螺,夭寿螺)
原产地: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
特点:生长极快,个头大,是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一旦加热不充分就会有染病的危险。
烹饪:有寄生虫且口味不佳,不建议食用。
泥螺(吐铁,泥蛳,泥糍,麦螺蛤,泥蚂)
原产地: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沿海等地
特点:螺肉爽口、营养丰富
烹饪:可煲粥、热炒、盐腌酒渍,经典做法是醉泥螺。
食用季节:谷雨至小满节气时螺肉最为丰满

【本文地址:https://www.nongbaike.com.cn/content/3872572.html】